首页> 中文学位 >图式理论视角下中诗英译探究——许渊冲与庞德的英译对比
【6h】

图式理论视角下中诗英译探究——许渊冲与庞德的英译对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2.2 Previous Studies on Ezra Pound’s and Xu Yuanchong’s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n Translation

2.3 Deficiency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Enlightenment

C h a p t e r T h r e 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Basic Conceptions of Schema

3.2 Activation of Schema

3.3 Schema Theory in 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Schema Theory and the ST Decoding in Xu’s and Pound’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4.1Schemata Possession

4.2 Schemata Activation

Chapter Five Schema Theory and the TT Re-encoding in Xu’s and Pound’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5.1 Re-encoding of Language Schema

5.2 Re-encoding of Content Schema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and Expectations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因其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特点在中国家喻户晓,更成为世界璀璨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古诗翻译难度极高,但中外许多翻译家敢于直面挑战,不遗余力地从事中国古诗的翻译。唐诗英译的事业已持续百年之久,国内外很多学者曾对唐诗英译加以探究并发表文章,在这其中多为以“译本”为出发点对翻译效果进行评价式的批评和实证性的分析,对译者的语言表达和翻译技巧加以评述,对翻译过程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是对翻译过程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从认知语言学中图式理论的视角,探索性地对比分析庞德和许渊冲两位译家的唐诗英译的过程。
  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解释了人们如何通过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而提取信息和构建意义,可以应用于对翻译过程中人脑思维过程的分析。本文以图式理论为框架,将翻译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即对源语文本的解码和对目的语文本的再编码过程,笔者试图研究:庞德和许渊冲译前图式拥有有何异同?对目的语文本的再编码过程中,两位译者对各类图式的处理有何差异?两位认知主体如何在译本中勾画具有个人特色的认知世界?
  通过对许渊冲与庞德的生活阅历、翻译动机和翻译思想的梳理,可以发现两位译者译前图式拥有的异同。他们都肯定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并认可翻译是一种创造,重视诗歌精神的传译。但二者却有着不同的动机和理念,庞德为建立西方意象主义新诗学,重在解码中国古诗中的意象词汇。许渊冲为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对原作的音、形、意都进行极为细致的解码。通过对源语诗句中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再编码过程分析,可以发现庞德坚持意象主义原则,以意象并置,“绝对节奏”和“自由诗”的形式进行译入语的再编码,而许渊冲尽可能保留原作的意象、对偶、句长、平仄、韵律的丰富内涵,对内容与形式的再编码都尽力还原原作特征,尽善尽美。同时,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结论,两位译者有着相似的认知基础却也有着独特的认知世界,图式的差异导致译文中所呈现的认知世界各有侧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