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校园无障碍环境建构之行动研究——以上海N大学为例
【6h】

大学校园无障碍环境建构之行动研究——以上海N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 “融合教育”理念在世界广为人知

2. 无障碍建设在我国逐渐地走向成熟

3. 校园无障碍建设开始得到更多关注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四)名词释义

1. 视力障碍学生

2. 校园无障碍环境

二、文献综述

(一)校园无障碍环境的含义

1. 校园无障碍环境的起源

2. 校园无障碍环境的意义

(二)校园无障碍环境设置原则与要点

(三)校园无障碍环境的相关研究

1. 校园无障碍环境相关理论研究

2. 设施设置现状及设置困境研究

3. 教师对校园无障碍的态度研究

(四)研究焦点

三、研究方法

(一)合作行动研究法

1. 合作行动研究法

2. 选择此法的原因

(二)研究场域及研究参与者

1. 研究场域的选择

2. 研究场域的描述

3. 研究者个人描述

4. 合作行动研究的视障生同学

5. 研究者与合作视障生的关系

(三)研究历程规划

1. 发现研究中的问题

2. 阅读文献以及讨论

3. 确定本次研究主题

4. 进入研究情境之中

5. 行动方案设计循环

(四)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1. 编写访谈与观察资料,建立系统化文本材料

2. 认真阅读所收集文本,依目标进行材料分类

3. 思考行动方案与目标,获得初步的分析结果

4. 依初步结果进行分析,实行方案修正与反思

5. 依据修正的行动方案,进行再实施与再讨论

(五)研究品质的保证

1. 持续观察

2. 厚实描述

3. 反思日志

4. 同侪检核

四、研究发现

(一)第一阶段——行动准备期:校园无障碍环境建构的条件

1. 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物理设备的支持以及向教师普及相关知识

2. 良好的交流环境,需要为视力障碍生建立包容、支持的交往环境

3. 良好的信息环境,需要用“通用设计”理念指导校园信息的发布

(二)第二阶段——行动初期:建构教学无障碍环境

1. 行动计划

2. 行动执行

3. 行动反思

(三)第三阶段——行动中期:建构交流无障碍环境

1. 行动计划

2. 行动执行

3. 行动反思

(四)第四阶段——行动后期:建构信息无障碍环境

1. 行动计划

2. 行动执行

3. 行动反思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校园无障碍环境建构需要行政、教师、健视学生的支持

2. 校园无障碍环境建构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交流环境无障碍

3. 校园无障碍环境各要素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作用

(二)研究建议

1. 校园内倡导无障碍环境的建构和使用理念

2. 学生志愿者为在校视力障碍学生提供支持

3. 学校行政教务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宋超凡;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社会工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宇莲;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P3G64;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