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缓解NBTI效应引起的集成电路老化技术研究
【6h】

缓解NBTI效应引起的集成电路老化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NBTI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NBTI效应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NBTI效应的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电路老化基础知识

2.1 NBTI效应及建模

2.1.1 NBTI效应

2.1.2 NBTI建模

2.2 SPICE仿真工具

2.2.1 HSPICE的简介与使用流程

2.2.2 HSPICE的常用语句介绍

2.2.3 DC工具简介

2.3 静态时序分析软件

2.4 本章小结

3 经典的缓解NBTI效应引起的电路老化技术

3.1 长期NBTI效应预测模型分析

3.2 输入向量控制技术(IVC)

3.2.1 单输入向量控制(S-IVC)

3.2.2 多输入向量控制(M-IVC)

3.3 门替换技术(GR)

3.4 插入传输门技术(TG-Based)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路径相关性的TG-based缓解电路老化

4.1 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

4.2 解决方案的提出

4.3 获取潜在关键路径集合

4.4 获取保护路径集合

4.4.1 本文所用的晶体管老化时延模型

4.4.2 保护路径集合的获取

4.5 获取关键门集合

4.6 插入传输门算法

4.7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1 实验条件

4.7.2 实验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带来电路性能上的极大提升和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但同时也使得集成电路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当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工艺尺寸在45纳米及以下时,由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NBTI)引起的电路老化,成为影响集成电路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NBTI引起的电路老化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介绍了电路老化的基础知识和引起电路老化的几个因素,并对纳米工艺水平下NBTI效应成为引起电路老化主要因素的原因进行重点分析。
  其次,详细分析了NBTI效应的3种预测模型:静态NBTI模型,动态NBTI模型和长期NBTI模型,并在长期NBTI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缓解NBTI效应引起电路老化的方法进行分类介绍,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比较。
  接着,现有的用于缓解NBTI效应导致电路老化的传输门插入(Transition Gate-based,TG-based)方法,在获取关键门的过程中只考虑了电路单条路径上的老化情况,未考虑保护路径与关键门之间的相关关系,导致获取的关键门冗余。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间相关性的缓解NBTI效应的TG-based方法,该方法通过考虑保护路径与关键门之间的相关关系,定义权值,来更加精准的识别路径中的关键门,再对获取的关键门进行插入传输门保护。
  最后,基于32纳米晶体管工艺的ISCAS'85、ISCAS'89基准电路就本文方法和现有方案进行对比实验,实验数据显示,本文所提的方法对电路老化的平均时延改善率为38.18%,平均面积开销相比现有的方案改善了61.8%。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