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意灵魂的理想之途——冯至主体精神论
【6h】

诗意灵魂的理想之途——冯至主体精神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前言

第一章 冯至主体精神生成的文化语境

第二章 冯至精神世界的构成

第三章 冯至的精神及创作转向

第四章 冯至精神研究的当代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冯至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建树的作家、学者,在诗歌、散文创作,在德国文学和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很高成就,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宝贵财富。但作为一位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冯至的创作道路几经变迁,反映出他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本文通过对冯至先生作品的解读,分析他精神世界的构成,透视他创作道路变迁背后精神历程嬗变的因缘,探求它们对当代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精神建设的启示。 首先,冯至先生在独特的成长经历中形成了敏感的个性和对美的理想的向往,在五四个性解放的时代氛围中与主情的浪漫主义文学相亲和,生发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的文学创作就在传统与现代的取舍之间、在个性与时代的交融之中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于是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成为他精神历程的关键和焦点,促成他的文风流转。 其次,冯至在人生历程中,尤其是中年之前,先后接受了儒家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五四现代意识的启蒙,生存哲学的洗礼直到最终接受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些精神因素中,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与民族救亡使命相呼应,整合诗人其他精神因素中的相关部分,与诗人的理想追求相契合,决定了他在解放后的创作转变和人生抉择。 最后,冯至的道路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精神上的意义和缺失。他们对理想主义的执着是应对现代困境的一把钥匙,但缺乏深厚的理性根基,没有高度的自我独立意识,理想主义容易走向虚妄,也使现代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知,承担社会责任失去坚定的立足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