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研究——以主城区为例
【6h】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研究——以主城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2.3 研究的创新点

1.3 文献检索

1.3.1 文献检索过程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公租房小学

1.4.2 适应

1.4.3 适应性

1.4.4 学习适应性

1.4.5 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

1.5 研究现状概述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5.4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6 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理论阐释

1.6.1 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理论基础

1.6.2 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评价维度

1.6.3 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各维度理论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4.1 研究思路

2.4.2 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法

2.5.1 文献研究法

2.5.2 问卷调查法

2.5.3 访谈法

2.6 可行性分析

2.6.1 客观条件

2.6.2 主观条件

3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结果

3.1 调查对象人口学分布情况

3.2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

3.3 不同年龄的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

3.4 不同性别的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

3.5 是否独生子女的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

3.6 不同抚养人的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

3.7 抚养人学历不同的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

3.8 户口类型不同的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

4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分析

4.1.1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水平还有待提高

4.1.2 独立性对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影响最大

4.1.3 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低于女生

4.1.4 父母以外抚养人抚养的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更低

4.2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归因分析

4.2.1 公租房小学新生缺乏独立性

4.2.2 兴趣爱好影响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

4.2.3 社区环境对公租房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影响较大

4.2.4 性别差异影响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

4.2.5 父母的陪伴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4.2.6 抚养人学历水平对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影响

5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提升的FSC协同培养机制构建策略

5.1 家庭与公租房社区协同培养

5.1.1 建立公租房社区家庭教育中心,增强孩子独立性

5.1.2 强化公租房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功能,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5.1.3 构建良好公租房社区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效率

5.2 公租房小学与家庭协同培养

5.2.1 丰富公租房家庭教育内容,加强孩子入学准备

5.2.2 重视公租房小学教育的作用,增进家校教育合力

5.2.3 建立完善的公租房学校管理机制,多种方式增强家校合作

5.3 公租房社区与公租房小学协同培养

5.3.1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3.2 开展公租房社区学校,营造良好学习风气

5.3.3 建立公租房社区学习中心,努力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问卷(家长问卷)

附录B 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D 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社区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让孩子健康成长意味着我们国家有一个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国家教育部规定年满6-7岁的孩子必须进入小学学习,所以小学是孩子学习的起点。古人言: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才能确保以后的学习顺利,因此小学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也就成为了学校和家庭关注的重心。本研究以公租房小学新生家长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提升策略,促进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的提升。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理论模型,社会资本理论和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学习热情、听课态度、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独立性和毅力七个维度编制问卷,对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学新生328名学生家长进行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卷调查;并采用访谈法对6名一线教师、3名社区工作人员、5名学生家长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发现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构建FSC协同培养的角度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及以上的水平,在年龄、性别、扶养人、以及扶养人的学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还存在以下问题:重庆市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且独立性是影响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年龄在6-7岁范围以外的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较低;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比女生更低;父母以外抚养人抚养的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更低;抚养人学历越低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越低;城镇户口的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高于农村户口的小学新生。  因此,本文从构建家庭(Family)-学校(School)-社区(Community)即FSC协同培养机制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提升公租房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家庭与社区协同培养:建立社区家庭教育中心,增强孩子独立性;强化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功能;构件良好社区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效率。学校与家庭协同培养: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加强孩子入学准备;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增进家校教育合力;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机制,多种方式增强家校合作。社区与学校协同培养: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社区学校,营造良好学习风气;建立社区学习中心,努力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

著录项

  • 作者

    谭李娜;

  •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学科 小学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其勇;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教学策略,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