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李贽的理欲思想在明清之际的曲折传承
【6h】

李贽的理欲思想在明清之际的曲折传承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李贽理欲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王守仁的“致良知”

二、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

三、王畿的四无说

第二章 李贽的理欲思想

一、反道学的新理欲观

二、源于人欲的“童心”

三、“异端”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第三章 东林学派对李贽理欲思想的清算

一、两种政治宏图的对立

二、去食与去信

三、两败俱伤的结局

第四章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对李贽理欲思想批判中的继承

一、黄宗羲

二、顾炎武

三、王夫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明清之际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黄金期之一,这一时期的巨大社会变化带动了儒学的蜕变,传统儒学走向没落,新的演变方向出现多种探索。明代思想家李贽把握时代而又超越时代,被看作当时的“异端”,是这一思想转换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连接着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新脉络,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的理欲思想上。
  本文作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考究了李贽理欲思想的理论渊源。李贽四十岁经朋友引荐,接触阳明学,视其为真道学,自此信奉阳明心学。在阳明后学诸分支派别中,李贽属于王学左派。他与王学左派之一的泰州学派渊源颇深,他自述曾拜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王襞为师,并对泰州学派罗汝芳、何心隐等人十分推崇。李贽思想上也与泰州学派多有相似之处,他直接继承发展了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进一步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但对他影响更大的是另一王学左派人物,浙中学派的王畿。王畿“无”的思想直接催生了李贽理欲思想向“真”的转变。王阳明、王艮、王畿的学说是李贽理欲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
  其次,概括了李贽理欲思想的主要内容。李贽质疑儒家经典,打破圣人偶像崇拜,大胆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驳斥道学家的“道统说”,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和丑陋,初步建立反道学的新理欲观,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还原人欲的自然天性,强调“人必有私”。但他的思想破坏大于建设,反道学的理欲思想在当时被看作洪水猛兽,核心思想“童心说”也更像是一次源于人欲对私心的解放,横向对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李贽的异端悲惨命运也有了更深刻的时代悲剧性。
  再次,盘点了东林学派对李贽理欲思想的清算。李贽之死与东林党人脱不了干系,这种迫害反映为两种政治宏图的对立,政治宏图的对立又根源于理欲思想的对立。东林学派以无善无恶之辩为成立契机,讲学议政,力图达到一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到“君圣臣贤”的政治清明景象。而李贽身上体所现出来的是当时中国社会中,市民阶层追求自由、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精神,他的政治构图,是一幅“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的理想市民自治景象。两者的对立最突出表现在兵食论。东林学派上续伊洛道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主张去食;李贽从人欲之吃饭穿衣出发,认为去食去兵而无信,可以去信。李贽因欲冲破封建伦理道德而被东林党人迫害,东林党人却又得罪宦官而死于它一直维护的伦理纲常,两败俱伤。
  最后,分析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对李贽理欲思想批判中的继承。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各自的角度去研究“经世致用之学”。黄宗羲继承蕺山心学一脉,修正心学末流。他反驳了继承刘宗周理欲思想的同门陈确的“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一说,他认为人欲为“一人之私”,所以人欲中不可能体现天理,那么人欲和天理就是相对立的。这与李贽肯定欲望是相对立的。但他承认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主张为君之道是使民各得其私,各得其利,是对李贽“人必有私”的进一步实质展开。顾炎武另立经学,把反思范围扩大到程朱理学,认为人的私心是人之常情,主张“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但和黄宗羲一样两者不约而同的落脚点放在“公”,比起李贽的私心说有所退缩。王夫之是三大家中对李贽批判最不留情的,他统一理欲,提出“公欲即理”,注重以理制欲,但是他的理欲思想还是没有完成真正的欲即理的转变。他对“私”的节制,是他在李贽理欲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保守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