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京沪中超对战报道中的地域认同建构
【6h】

《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京沪中超对战报道中的地域认同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xslx

zlwtitle

lwtitles

Text1

Text9

Text6

Text8

展开▼

摘要

中超联赛,即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CSL),是中国大陆地区顶级职业足球联赛。由于参赛球队俱乐部按照地域划分,并以主客场双循环赛制进行比赛,中超联赛有着广大的球迷群体和地域影响力,其中京沪对战就是最具看点的对战之一。中超联赛最大分差纪录就是在1997年的京沪大战中所创造的。而地方媒体在报道中所呈现的地方色彩以及对地域认同的建构,同样是联赛的一道靓丽风景。  《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位列国内“四大晚报”之中,既是分别面向京、沪地区读者的综合性地方报纸,也是中超联赛从萌芽起步到成熟发展的见证者。就足球联赛报道而言,相较于全国性报纸,《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等地方性报纸更关注本地球队,并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了京沪对战背后的地域内涵。  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地域认同建构视角出发,对1994-2017年间《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的京沪中超对战报道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揭示地方媒体职业联赛报道的特点及功能。  研究发现,地方媒体对本地球队参与的赛事呈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作为中超联赛最有“看头”的京沪对战,《北京晚报》《新民晚报》通过地域异同感、地域归属感、地域立场感三方面呈现出对地域认同的建构:通过关注度的高低、竞争对手的“他者”称谓、凸显“他者”形象来建构地域异同感;通过报道用语地域化、地域符号的媒体再现、报道的“人情味”来建构地域归属感;通过报道态度、感情色彩浓郁的词语、倾向性视角来建构地域立场感。  地理位置的接近性、本地受众的需求、媒体自身的定位决定了地域认同存在的客观性。然而在建构地域认同的过程中,如把握不当,则会出现报道视野受限、制造地域对立和监督功能弱化等局限性。因此,地方媒体应处理好地域认同建构和客观报道原则之间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