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精品购物指南》、《上海壹周》为例
【6h】

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精品购物指南》、《上海壹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研究框架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女性主义理论

二、"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话语分析法

三、样本选取

第二章 对于报纸内容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样本抽样与分析单位

一、样本抽样

二、分析单位

三、信度检验

四、类目建构

第二节 描述性分析

一、 总报道量

二、版面位置

三、篇幅比例

四、消息来源与作者性别

五、报道中主要女性的情况

六、报道所呈现的女性形象

七、文章配图

八、样本主题分类情况

九、人物特质

第三节 交义分析与相关性检验

一、《北京晚报》与《新民晚报》的版面与篇幅偏向

二、关丁女性形象的交叉分析

三、关于文章作者性别的交义分析

四、京沪两地样本主题交义分析

五、关于女性特质的交叉分析

第三章 对典型文章的话语分析

第一节 新闻的话语分析模式

一、主题结构

二、新闻图式的超结构

第二节 典型报道分析

一、"母性"是天然的、无私的

二、"好妻子"是温柔美丽、贤惠、重情义的

三、"剩女"是桃剔的,急于出嫁的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一、总体特征

二、京沪两地的差异

三、话语特征

第二节 话语辖制背后的原因

一、女性传播者处于弱势地位

二、性别气质与性别角色建构刻扳印象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尽管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各方面皆有跨时代的进步,但是女性在社会中依然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在传媒中,这种弱势被表现为对女性一定程度的忽视和刻板成见。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形成了公共话语空间,并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关系,传媒既使“男女平等”的思想得以传播,也参与建构了社会性别中对于女性的偏见。 本研究旨在展现媒介中对于性别的成见,揭示媒介中性别话语的运作方式,并尝试解释刻板成见等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研究过程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对所选择的四份报纸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呈现涉及女性报道的总体特征,并引入“京沪”地域差异等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展现京沪两地报纸在女性话语方面的差异;结合内容分析所展现的媒体在描述女性主题和特质方面的偏向,通过对报纸典型文章进行话语分析,阐释了报纸对于“母亲”、“好妻子”以及“剩女”等女性形象的话语建构过程。通过分析认为,媒体放大了女性的从属地位,是对于女性的话语辖制,这种辖制来源于传播机制中女性的缺位和社会文化对于性别角色的规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