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教师人文素质探析
【6h】

新时期教师人文素质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言

第一章人文主义与人文知识

1.1人文主义的词源考寻

1.2人文主义的深层历史原因探索

1.3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总结

1.4人文知识内涵分析

第二章教育人文性的回归 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

2.1教师人文素质问题的由来

2.2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原因和意义

2.3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迫切性

2.4问题与对策

第三章教师道德与教师人文素质

3.1教师道德与教师人文素质

第四章教育理念的合理性与教师人文素质

4.1教育理念和教师人文素质

4.2论教育理念的合理性

4.3树立合理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第五章教育中的反理论思潮和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

5.1反理论思潮与教师人文素质

5.2反理论思潮的观点

5.3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人文素质

第六章教学实践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

6.1从教学过程看教师的人文知识

6.2从教学实践看教师人文知识的发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教育的人文性越来越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教育人文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本文的论题。全文共六章,分为三个主题:一是对人文主义,人文知识等概念的澄清;二是对教师人文素质研究现状的剖析;三是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参考建议。 第一章,人文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为人文主义提供了精神和价值取向;另一个是人文学科,其与“人文知识”存有很大联系。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局限,要完全澄清人文的含义是困难的。从人文主义的词源追溯,我们知道了人文主义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包含着纪律和理智基础的“爱人类”;对各个阶段人文主义特征的历史分析中,使我们懂得不同时代,不同个体的人文主义内涵的差异,是不能完全用字面意思来解读的,而且,人文主义并不是必然和宗教信仰相抵触的;从西方人文主义不变传统的概述中,使我们知道人文主义虽然有一定的限度,但其是包容着不同价值冲突的一个综合概念;通过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以及自然学科的关系分析,我们知道,虽然我们可以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作出粗略的区分,但是要确切把握,还是需要把它放到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问题当中。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不是几句笼统的口号所能概括的。同时,文章还指出,词源追溯是人文研究的基础,但是容易遭制于字面意思的束缚,历史分析,有利于跳出字面意思的束缚,但容易陷入不同人文主义含义之间的冲突或导致人文主义概念的模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关系的研究,似乎抓住了现代人文的本质,但是脱离了具体问题来空谈两者关系也有不足取之处。 第二章,把人文素质看成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教师人文素质的关注是对高等教育人文素质探讨的余波所及。教师需要人文素质,乃是教育本质属性所决定。教师的人文素质在保证教育人文性上起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完成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我国目前教师人文素质需要提高,本文列举了三个对策,一是在认识到教育人文共性的时候,把握住教师人文素质的个性;二是承认和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三是把教师人文素质作为高师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第三章,教师道德,特别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古老中国的道德教育传统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首先,是对理想的注重;其次,是偏重人文情感;最后,是要求亲证。这三个特点和教育活动对教师道德的要求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因此,对我们提高教师的道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章从构成教育理念的认知,情感两个要素出发,对构成要素和教育理念自身合理性做出证明,特别是指出了它们合理性的限度。随后,文章论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复杂关系,通过平等这一教育理念的剖析,指出一般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区别,这需要我们保持充分的谨慎。 第五章文章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对理论和反理论思潮两个概念作了初步的理解,并且指出反理论思潮作为一种教师理论学习的工具,对于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接着,文章总结了反理论思潮当中五种主要的观点,它们分别是理论相对主义,理论范式影响,理论结构束缚,实践至上论和教育理论批判。最后,文章通过对上面五种反理论思潮的观点进行分析,提出对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分析和思考。 第六章,主要从文化、经验和情感三个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教学实践一方面受文化背景的制约,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又在创造着一种新的文化;经验知识和科学的实验得来的知识相比,具有更多的主观性、个体性和情感性;学生的情感既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三个方面虽然不是覆盖了整个教学活动,但为教师的人文知识圈定了范围,提供了发展的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