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清灵石杨氏家族学术活动研究——兼论传统士绅的知识转型
【6h】

晚清灵石杨氏家族学术活动研究——兼论传统士绅的知识转型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内容与概念厘定

0.3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二、内史与外研究相结合

三、微观研究与宏相结合

四、跨学科研究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1杨氏家族的相关研究

0.4.2士绅的整体研究

0.4.3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士绅研究

0.4.4 山西士绅研究

0.4.5其他相关研究

0.5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晚清变局下的杨氏家族

1.1晚清杨氏家族所处的时代背景

1.1.1鸦片战争与西学在中国的第二次传播

1.1.2传统学术的发展和转变

1.1.3师夷长技的学术主张与实践

1.2杨氏家族源流及其家学传统

1.2.1灵石杨氏与杨氏家谱

1.2.2治家传统与科举经商二元价值观

1.3晚清鼎兴的杨氏家族成员

1.3.1杨尚文

1.3.2杨昉

1.4晚清杨氏家族的人际交往

1.4.1张穆

1.4.2郑复光

1.4.3何绍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杨尚文与《连筠簃丛书》的刊刻

2.1 《连筠簃丛书》刊刻的背景

2.1.1清代丛书刊刻的繁荣发展

2.1.2汉学的变迁及影响

2.1.3顾祠会祭

2.2 《连筠簃丛书》的刊刻

2.2.1《连筠簃丛书》内容考辨

2.2.2《连筠簃丛书》的刊刻过程

2.2.3《连筠簃丛书》的编纂特点

2.2.4《连筠簃丛书》的流传及历史价值

2.3 《连筠簃丛书》与道咸士人知识的转变

2.3.1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及其政治色彩

2.3.2实学救国下的边疆史地研究倾向

2.3.3传统算学的中西结合和理术结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杨昉的西法摄影实践

3.1 西方摄影术的传入和杨昉的摄影活动

3.2《朗山杂记》中的摄影技术和方法

3.2.1感光乳剂的配制

3.2.2显影水的配制

3.2.3定影技术

3.2.4杨昉对西方摄影术的改良与创新

3.3 杨昉研习西法摄影的知识媒介和途径

3.3.1对相关西学译著的学习

3.3.2与约翰·汤姆逊之往来

3.3.3实验方法的系统运用

3.4 从以镜物形到西法摄影

3.4.1中国传统光学理论

3.4.2郑复光的“取景镜”

3.4.3邹伯奇的“摄影器”

3.4.4杨昉与西方光化学知识的传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兼善堂——杨昉的医药学实践

4.1 兼善堂:民间医疗的“守”与“变”

4.1.1兼善堂设立的背景

4.1.2兼善堂开设始末与主营业务

4.1.3兼善堂医疗特征分析

4.1.4兼善堂阐释的医学哲学本质

4.2 中西医学知识互动空间的形成

4.2.1与西人的交往促进中西知识流通

4.2.2《西药大成》及其医药学理论

4.2.3西医东渐及医疗群体结构的变化

4.3 兼善堂与传统医学知识的转型

4.3.1晚清民间医疗的转变

4.3.2晚清社会对西医态度的转换

4.3.3中西医学知识的汇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杨氏家族看传统士绅的知识转型

5.1 西学东渐下杨氏家学变迁及其时代互动

5.1.1传统学术的转变

5.1.2西方科学知识的引入

5.2 杨氏家族知识转变社会探源

5.2.1官商学的互动和去边界化

5.2.2“中心”与“边缘”的消长

5.2.3民族意识下的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5.3 传统士绅的知识转型及其近代化走向

5.3.1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的转变

5.3.2西学传播由“器”入“道”

5.3.3科举制度的停废和士绅阶层的解体

5.3.4近代化走向:从权力到知识

本章小结

结语

1.“尊崇”与“偏爱”

2. 黑暗中摸索

3. 权力——知识网络下的知识自觉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