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实验与仿真研究
【6h】

基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实验与仿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 言

1.2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概况

1.3 非晶硅薄膜材料及其光伏应用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物理和材料基础

2.1 p-n结理论

2.2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概述

2.3 一维光电子结构分析模型(AMPS-1D)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试样制备与性能测试

3.1 试样制备

3.2 表征与测试方法

第四章 基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实验研究

4.1 透明导电薄膜(TCO)表面处理的研究

4.2 a-SiC:H薄膜研究

4.3 TCO/p接触特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仿真研究

5.1 ITO功函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5.2 窗口层(p层)的优化

5.3 吸收层(i层)的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不足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能耗少等优点。但是,由于非晶硅薄膜材料自身的缺陷及光致衰减效应的存在,电池的转换效率较低、性能稳定性较差,阻碍了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应用。影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层薄膜材料自身的特性;二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的设计。本文基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包括透明电极TCO表面处理、窗口层a-SiC:H薄膜材料结构和性能研究以及TCO/p电接触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AMPS-1D对电池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优化电池的各层材料和器件结构。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盐酸对AZO表面处理能得到良好的绒面结构,腐蚀时间为20s时,绒面效果最好。用浓硫酸对ITO表面进行处理,发现粗糙度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先大后小,说明ITO表面污染物和Sn氧化物被渐渐处理掉,表面变得平滑,这样可以提高其功函数,从而提高电池性能。⑵随着混合气体中CH4流量比例的增加,a-SiC:H薄膜的沉积速率随之降低。FTIR测试发现,CH4比例增加使得薄膜中C-C和Si-C键数目和强度得到提高;UV-vis测试可知,CH4流量比例增加使a-SiC:H薄膜的光学带隙得到升高。⑶稀盐酸对AZO绒面处理时间存在最优值20s,此时AZO/a-SiC:H电接触特性最佳。当浓硫酸对ITO表面处理时间为10s或15s时,均获得了良好的欧姆接触。FTO/a-SiC:H能获得良好的欧姆接触,其接触电阻小于表面未经处理的AZO/a-SiC:H。p型a-SiC:H薄膜沉积过程中CH4/CH4+SiH4流量比R对TCO/a-SiC:H电接触特性有较明显的影响,R较小时有更好的电接触特性。⑷仿真结果表明,ITO功函数的提高能有效提高非晶硅电池性能。当p层厚度选择为10nm、光学带隙在2eV~2.2eV之间变化、掺杂浓度(等效为浅受主浓度)略大于1×1020/cm3时,电池性能最好。i层厚度及其缺陷态密度对非晶硅电池性能起关键作用,其最佳厚度取值为600nm左右,此时缺陷态较少,而薄膜电池的性能较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