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2位电容式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设计
【6h】

12位电容式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 ADC 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

1.4 本章小结及其他章节安排

第二章 ADC 的概述

2.1 ADC 的基本原理

2.2 ADC 的类型

2.2.1 积分型 ADC

2.2.2 逐次逼近型 ADC

2.2.3 流水线型 ADC

2.2.4 过采样型 ADC

2.2.5 闪速型 ADC

2.2.6 各类型 ADC 对比

2.3 ADC 的性能参数

2.3.1 静态性能

2.3.2 动态性能

2.4 本论文的 ADC 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ARADC 的系统方案

3.1 整体结构的设计

3.2 数模转换器的设计

3.2.1 数模转换器分类

3.2.2 数模转换器电容阵列设计

3.2.3 单位电容值的确定

3.2.4 分段电容式 DAC 工作原理

3.2.5 开关的设计

3.2.6 数模转换器仿真结果

3.3 比较器的设计

3.3.1 比较器的性能

3.3.2 比较器的设计

3.3.3 比较器各模块的设计

3.3.4 比较器的仿真结果

3.4 数字电路设计

3.4.1 逐次逼近寄存电路

3.4.2 时钟控制电路

3.4.3 数字电路的仿真结果

3.5 带隙基准电路设计

3.5.1 带隙基准原理

3.5.2 运算放大器和自启动电路设计

3.5.3 带隙基准电路的仿真结果

3.6 辅助电路设计

3.6.1 预采样电路

3.6.2 电压抬升电路

3.6.3 电平转换电路

3.7 SARADC 的整体仿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版图设计

4.1 版图设计注意事项

4.2 版图设计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TSMC0.18m的1P6M工艺,设计了一款应用于SoC系统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整个电路包括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其中,模拟电路主要包括包括数模转换器电路、比较器电路、带隙基准电路和辅助电路。数字电路主要包括逐次逼近寄存电路和时钟频率转换电路。在数模转换器电路的设计中,本文在传统数模(D/A)转换器电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设计成分段式二进制加权电容阵列的结构,并将采样电容嵌入到D/A转换电容阵列中,既保证了采样精度,又有效地节省了芯片面积。同时通过下极板采样技术减少电荷注入效应和时钟馈通效应的影响。在电容阵列的设计中,利用单位电容并联的方法减小单个金属电容值的失配误差,并通过版图共中心的对称布局,进一步提高电容的匹配精度。在比较器电路的设计中,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级预放大和一级锁存的比较器结构。在预放大电路部分,通过PMOS管输入减小1/f噪声并消除衬偏效应。通过输入级的cascade结构,有效地隔离了输入和输出,减小了回程噪声的影响,提高了输入级的电阻。在锁存器电路部分,设计了一种锁存器结构,能够有效地分离锁存器的采样模式和锁存模式,减小回程噪声。整个比较器的设计应用了失调校准技术。仿真结果显示,该比较器能够在1MHz速度下分辨0.2mV输入电压,功耗只有750uW。在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中,本文对带隙基准电路进行了改进。电路的关键性运算放大器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器,仿真结果表明它具有很高的电压增益和良好的电源抑制比,能够很好地保证电路的稳定性。通过对整个带隙基准电路参数的优化,在TSMC0.18m的标准库下,采用蒙特卡罗分析法进行了1000次的仿真,整个仿真结果的抖动范围只有0.3mV,表明整个带隙基准电路的基准电压十分稳定。在数字电路的设计中,通过逐次逼近寄存电路、时钟频率转换电路等的设计,控制整个电路,并把串行输出转化为并行输出。再通过各种其他辅助电路的设计,完善了电路的各项功能。最后以TSMC0.18mCMOS工艺实现了整个电路的版图。本文设计的电容式逐次逼近型ADC采用单端输入,模拟部分工作在3.3V电源电压下,数字部分工作在1.8V电源电压下,转换精度为12位,采样率为1MS/s。仿真结果表明达到了设计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