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与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性研究
【6h】

2型糖尿病与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前言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与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是否具有相关性。
  [方法]在我院收治的40岁以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愿意接受雄性激素相关检查的患者,这些病人要排除糖尿病的一些严重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糖高渗昏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肝肾功能异常,肿瘤,前列腺疾病,已经诊断的勃起功能障碍,已经确诊的其他原因所致的性腺功能低下症(垂体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瘤压迫所致的腺垂体功能减退、Kallmann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等),精神疾病,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入选的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性激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检查,通过总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计算得到游离睾酮。外部对照:2012年上海社区对中老年男性的关于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一项调查研究。此研究为浦东新区、上海、中国的潍坊地区等九个社区的居民,根据人口统计数据从当地统计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10:1的比例,随机选取得到1000名年龄在40-70岁的中老年男性。平均年龄59.41±7.42岁(40-70岁),BMI24.92±3.33kg/m2。患有前列腺癌或精神病的病人,被排除在外。同本研究的3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
  1、全组30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5人患有高血压,4人患有脂肪肝,5人患有高血压和脂肪肝。患者平均年龄53.03±7.87岁(40-70岁),糖化血红蛋白10±2%(5.7-14.7%),果糖胺424.45±99.50umol/L(259-679 umol/L),体质指数BMI25.86±4.67kg/m2(20.52-39.79 kg/m2),血总睾酮水平13.39±5.61nmol/L(3.16-26.5nmol/L),游离睾酮268±84pmol/L(80-449 pmol/L),性激素结合球蛋白33.06±18.73nmol/L(14.7-74.4nmol/L)。
  2、3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1名游离睾酮≥220pmol/L,另外9名游离睾酮<220pmol/L,以此分组,将两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出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说明游离睾酮<220pmol/L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较高。
  3、以 FT<220pmol/L为低睾酮水平,FT≥220pmol/L为正常水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BMI、血糖控制水平(HbAlc或果糖胺)是否为导致游离睾酮下降的危险因素。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均表示糖尿病风险,所以分别进行分析。最终只得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游离睾酮下降的危险因素。
  4、外部对照选用的是上海社区对中老年男性的关于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一项调查研究。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以10:1的比例,随机选取得到1000名年龄在40-70岁的中老年男性。排除患有前列腺癌或精神病的病人。
  将对照组和本研究组的患者以年龄段分层分别比较两组的总睾酮,游离睾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及生物活性睾酮。得出:总睾酮仅在40-50岁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游离睾酮在各年龄段均有统计学差异;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各年龄段均无统计学差异;生物活性睾酮仅在40-50岁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糖尿病患者的游离睾酮在各年龄段均下降。
  1、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升高是游离睾酮水平下降的危险因素。
  2、游离睾酮在2型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都明显低于对照人群,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雄性激素以游离睾酮降低为主,其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应以游离睾酮结果为标准。
  3、2型糖尿病患者应结合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进行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的筛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