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补肾疏肝通络方治疗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
【6h】

补肾疏肝通络方治疗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前言

(二)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及分组

2.病例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1.治疗方案

2.观测项目

3.血清F-T测定

4.疗效判定标准

5.统计学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2.疗效比较

3.AMS评分比较

4.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5.F-T比较

6.T-T比较

7.不良反应比较

(五)讨论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3.本课题研究的积极意义

4.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六)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临床验证补肾疏肝通络方治疗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OnsetHypogonadism,LOH)的疗效:确定补肾疏肝通络方是否能够降低LOH病人的症状评分;是否能够升高游离睾酮(F-T);是否改善正从中年向老年过度的男性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社会等三方面的生活质量。以期为LOH探索出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通过对72例病人治疗前使用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症状评分及中医肾虚肝郁血瘀证的相关症状作为筛查,按病人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前后分别使用中老年男子症状问卷(AMS)及中医症状积分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检验治疗前后患者的总睾酮(T-T)、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并计算F-T。对临床资料进行医学统计学检验:检验中药组和西药组各自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的治疗LOH的疗效是否有差异。
  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对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均有一定临床疗效,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Z=-0.703,P>0.05)。治疗前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各自的患者AMS评分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中药组t=-13.64,P<0.05;西药组t=-13.89,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的AMS评分症状改善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F=0.559,t=-1.136,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症状均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t=-12.72,P<0.05;西药组t=-12.93,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的中医症状积分症状改善的比较无显著差异(F=1.284,t=-0.629,P>0.05)。经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各自的患者F-T值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中药组t=10.66,P<0.05;西药组t=23.72,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血清F-T值改善的比较无显著差异(F=0.176,t=0.020,P>0.05)。
  结论:补肾疏肝通络方治疗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具有一定程度疗效,在症状改善及升高游离睾酮值方面,与雄激素补充(TST)治疗LOH的临床治疗效果相似,无统计学差异。治疗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中常见证型(肾虚肝郁血瘀证),中医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为将来中医药治疗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探索了新的治疗方法,鉴于中医药方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优点,其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的整体效应以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临床性价比高,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能够促进我国医改的成功实施,值得推广。补肾疏肝通络方在临床使用中,未发现肝肾功能受损、血清PSA增加等毒副作用,也未发现阴茎异常勃起、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无诱发心血管疾病、前列腺相关疾病、红细胞增多症及精子生成障碍等风险,因此,补肾疏肝通络方在应用于LOH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上具有一定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