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教士对晚清反基督教事件的认识与反思(1842-1911)——以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
【6h】

传教士对晚清反基督教事件的认识与反思(1842-1911)——以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论述

二、认识与反思

第二章 异口同声的控诉(1842-1869)

一、中国人对基督教存在误解

二、中国官员是主要责任人

第三章 困惑的时代(1870-1893)

一、坚船利炮不是万能的

二、反教原因新探

三、寻求补救措施

第四章 倍感危机(1894-1899)

一、基督教面临严峻形势

二、深探反教原因

三、如何应对危机

第五章 被迫的反思(1900-1911)

一、该如何处置中国

二、《辛丑条约》签订前的分歧

三、事变后的反思

第六章 结论

附件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这个被忽视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传教士对晚清社会反基督教事件的认识与反思,来更全面地认识晚清民教冲突与反洋教运动。 教案和中国的反基督教事件是近代来华的传教士常常提及的关键词,也是近代中国基督教史上的重要内容。考察来华传教士怎样认识晚清的反基督教事件?他们的应对策略怎样?他们又作了怎样的自我反思?不同时期认识与反思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传教士的内心世界及现实抉择,亦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传教士,同时也为人们了解晚清反基督教事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人们客观评价近代来华传教士提供了一个认识基础。事实上,直到今天,学界还未有人对这些问题作一个系统的考量与描述,所以,本文的研究为如何正确评价晚清反基督教事件中的传教士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后研究教案也是有帮助的。 近代中国,外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的传教特权。自从这些条款订立之后,便增加了无穷的纠纷,成为日后反教运动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说,不平等条约下的传教特权,导致了总体上冲突存在的必然性,但并不等于说所有的传教士个案中都有这种必然性。近代来华的传教士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在他们当中,有纯为宗教的目的来华传播“福音”的,他们出于宗教的目的和信仰,真诚地希望帮助中国人,他们的工作,赢得了中国的善男信女的欢迎,并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与此相反,也有纯为政治目的而来的,他们受雇于某一国家或某机构,以传教士的身份,从事与宗教毫不相干的事情,甚至搜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情报,以提供给所在国;还有的则希望在遥远的东方实现淘金的美梦或探究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文化,如此等等。事实上有许多毕生在华传教者,并没有引发教案。一些涉及教案的传教士,尽管他们在冲突爆发后能够依靠外国强权从清政府勒索补偿,但轻则挨揍、重则丧命的冲突后果,显然是拖家带口的传教士不愿见到的。因此,实际上传教士们也在思考、讨论如何防范教案。但过去的研究基本上完全忽略这方面的情况。人们对反基督教事件的研究,往往陷入这样几种论述模式中,即:反洋教斗争说、传统文化反教说等,这样便常常忽视了传教士这一群体的感受。本文就充分利用在华传教士的英文主流刊物The Chinese Recorder来探讨传教士们是如何来看待这一问题的。在本文基本的解释视野中,我们既看到在晚清的反基督教斗争中,传教士与中国官府、反基督教的广大民众的冲突对立面,也可发现在晚清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传教士一直在苦苦探索中国反基督教的真正原因,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对此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与反思。尽可能地避免教案的再度发生,以便更好地展开在华基督教事业始终是他们的目的所在。 文章主体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文章绪论部分,集中述说了学术界对晚清反基督教事件的资料整理情况、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心,主要探讨传教士对晚清反基督教事件的认识与反思。该部分,作者计划分四章节来完成。传教士受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每一阶段的认识水平都不尽相同。在对中国反基督教事件认识的同时,传教士还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希望通过完善自我的方式来减少中国人对传教士的误解,争取避免教案的再度发生,以期更好地展开在华基督教事业。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在晚清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同的阶段,传教士对中国反基督教事件的认识与反思程度也不尽相同,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管在哪一个阶段,传教士都是本着减少教案的发生、更好地展开在华基督教事业这样的目的的。事实上,低层次的教案确实越来越少,当然,在不平等条约的框架下,要实现彻底解决民教冲突事件是办不到的,即使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之后,中国社会与外国传教的关系依然相当紧张,直到外国传教士被逐出中国,不过,这已超出本文的范围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