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吴越春秋》校诂
【6h】

《吴越春秋》校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绪论

1.《吴越春秋》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2.《吴越春秋》的版本与流传情况

3.《吴越春秋》的研究状况与学术价值

4.关于本篇论文的研究角度与校勘方法

二、校勘

三、标点

四、训诂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重要的汉代流传下来的编年体史书,书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吴越春秋》自成书以来,历经千年流传,形成了诸多不同的版本。汉、唐间以《吴越春秋》为名的各种著作,自成书后就不断散逸,到今天只有署名为赵晔撰的《吴越春秋》独行于世。 《吴越春秋》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从史学角度看,其所载诸多富有真实性的史料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正史中吴、越两国史料的不足,为古地方民族史学做出重要贡献。从文学角度看,全书围绕吴、越争霸这一条贯穿始终的故事线索展开,通过描述人物行动和内心活动,借助个性化的语言,运用场面渲染、气氛烘托等表现手法,塑造出诸如勾践、伍子胥、夫差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语言学角度看,该书载有我国上古歌谣《弹歌》、伍子胥所引《河上歌》、楚乐师作《穷劫之曲》、越采葛之妇所作《苦之诗》等多首诗歌,这对研究先秦至魏晋时期的文学史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书中对话部分保存了数量众多的口语词,也是现在研究上古汉语词汇的重点。此外《吴越春秋》在史学理论、历史文献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目前,关于《吴越春秋》在文学、史料、文献研究等方面的价值已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而《吴越春秋》文本及其语言的校诂、整理工作,还不能让人完全满意。 由张觉先生校注,岳麓书社于2006年4月出版的《吴越春秋校注》是一部比较充分吸收前修时贤研究成果的力作,后出转精,自不必言,然百密未免一疏,在通读过程中,发现其间亦有诸多可商之处,故笔者不揣浅陋,以张觉先生的《吴越春秋校注》为底本,结合前贤时秀的研究成果,参校苗麓先生《吴越春秋》点校本、周生春先生《吴越春秋辑校汇考》、薛耀天先生《吴越春秋译注》等大家著作,通过校勘、训诂等传统小学的手段,以《吴越春秋》本书为内证,参阅《史记》、《国语》、《左传》、《越绝书》、《水经注》、《世说新语》、《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文选》、《后汉书》、《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艺文类聚》等相关典籍为佐证,对其中的校勘、句读、词义训释及语法分析等可商榷之处做一些初步的综合整理工作,总计校勘札记二十一则、标点札记十六则、训诂札记三十则,以期就正于方家时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