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及团体心理训练研究
【6h】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及团体心理训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既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特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研究程序

2.5 统计方法

2.6 研究结果

2.7 讨论

第三章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人格特征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

3.5 统计方法

3.6 研究结果

3.7 讨论

第四章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情绪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研究程序

4.5 统计方法

4.6 研究结果

4.7 讨论

第五章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人格、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工具

5.4 研究程序

5.5 统计方法

5.6 研究结果

5.7 讨论

第六章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需求特点分析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

6.3 研究工具

6.4 研究程序

6.5 统计方法

6.6 研究结果

6.7 讨论

第七章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团体心理训练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对象

7.3 研究工具

7.4 研究程序和方法

7.5 统计方法

7.6 研究结果

7.7 讨论

第八章 总讨论

8.1 本研究的意义

8.2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

8.3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需求

8.4 团体心理训练对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的影响

8.5 本研究的创新性

8.6 本研究需要改进和深入的地方

8.7 总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发展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多生活在边疆和文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既往研究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呈现出与汉族学生不同的特点,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差于汉族学生。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心理健康及促进措施,对促进各民族的全面发展、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目前对少数民族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的研究较少,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未来将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其心理健康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掌握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人格特征、情绪特点、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构建其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并对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进行实证研究。这对帮助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适应卫校环境、调整自我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业成绩起到积极作用,并为少数民族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
  对象和方法:
  首先,以云南省某卫生学校34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少数民族共1845名,包括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佤族等19个少数民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测评工具,对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情绪特点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为构建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团体心理训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其次,选取护理、农村医学、药剂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43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心理健康需求调查表为工具,调查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最后选取农村医学专业107名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的实证研究,采用量表评定、心理访谈和绩效评定等方法评价训练效果。
  结果:
  1.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的总体状况
  (1)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6.4%,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躯体化。
  (2)少数民族学生SCL-90精神病性、EPQ内外向和掩饰性得分显著高于汉族(P<0.05),SAI、TAI、SAS、SDS得分无显著民族差异(P>0.05)。
  (3)少数民族学生SCL-90多数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SDS、SAS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女生EPQ精神质、掩饰性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内外向、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男生与全国男性常模比较,除拉祜族外,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
  2.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和情绪发展特点
  (1)民族特点:佤族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6.7%; EPQ内外向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佤族得分最高;SAS、SD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
  (2)年龄特点:14-18岁组学生SCL-90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偏执、EPQ精神质、TAI得分显著高于19-24岁组学生(P<0.05),EPQ掩饰性得分显著低于19-24岁组(P<0.05)。
  (3)性别特点:男生SCL-90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EPQ神经质、SAI、TAI、SAS、SDS得分和SCL-90总均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EPQ精神质、内外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
  (4)子女结构特点:独生子女EPQ精神质、内外向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EPQ掩饰性、SAI、SAS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
  (5)生源特点:城市学生SCL-90人际敏感、恐怖、EPQ掩饰性、SAI、TAI、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学生(P<0.05),EPQ精神质、内外向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5)。
  (6)专业特点:除焦虑和恐怖外,SCL-90其余因子得分呈现显著专业差异(P<0.01);检验专业EPQ精神质、TAI得分显著高于护理、农村医学、药剂专业(P<0.01)。
  (7)年级特点:SCL-90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因子、EPQ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得分呈现显著年级差异(P<0.05);SAI、TAI、SAS、SDS得分无显著年级差异(P>0.05)。
  2.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人格、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EPQ各维度、SAS、SDS、SAI、TAI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学生SAS、SDS、TAI、EPQ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对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
  3.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需求现状
  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有3项以上心理问题的有84.33%,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压力、就业去向、情绪、人际交往等问题。学习课程内容多且难度大、自我调节能力差、对自我的认识不明确是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心理服务需求率为74.2%,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服务方式是与心理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听心理讲座、心理教学课程、书报影视、团体心理训练。最希望开展的团体心理训练有: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管理、挫折耐受力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学习管理等。
  4.少数民族地区医学中职生团体心理训练研究
  (1)训练后,实验组躯体化和偏执得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无显著变化(P>0.05)。
  (2)训练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
  (3)训练后,实验组SDS得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
  (4)训练后实验组、对照组学业成绩显著增高(P<0.01),但实验组前后差值呈现显著差异(P<0.05)。
  (5)训练后,实验组环境适应、学习管理、情绪调控、人际沟通及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分显著提高(P<0.01)。
  结论:
  1.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我国一般人群相比,性格更外向、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情绪较多。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的心理干预,特别是佤族、年龄较小、女生、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检验专业学生,需重点关注。
  2.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团体心理训练要充分考虑其人格、情绪、心理发展特点,心理服务需求的差异。
  3.团体心理训练能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