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
【6h】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资料一般情况

3.2 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3.3 家庭功能团体辅导干预效果

3.4 自卑感团体辅导效果

4 讨论

4.1 中职在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4.2 中职生家庭功能团体辅导效果研究

4.3 家庭功能视角下的中职生自卑感团体辅导效果研究

4.4 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不足

4.5 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4.6 创新与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文拟在全面了解国内外青少年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情况,了解和分析中职在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从家庭功能的视角出发,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评价其干预效果,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积累经验。
   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学生自卑感量表”等心理学测量工具,对郑州市某中职院校2009级入校新生进行筛查,并对筛选出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同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2.0进行分析。
   结果:
   1.心理健康状况筛查表明,研究对象在强迫因子、学习压力感因子、适应不良因子、情绪不稳定因子得分较高,均在2-2.99之间。其中,10%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方面有中度问题,4.6%的学生在焦虑方面和4.1%的学生在学习压力上有偏重问题。
   2.家庭功能团体辅导干预研究中,试验组团体辅导前后家庭类型分布的秩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Z=-3.57,P<0.01)。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家庭类型分布的秩和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777,P>0.05)。试验组学习压力感(t=3.356,P<0.01)、情绪不稳定(t=2.254,P<0.05)、心理不平衡(t=2.669,P<0.05)、总均分前后结果(t=2.514,P<0.05)的配对样本t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自卑感团体辅导干预研究中,试验组团体辅导前后家庭类型分布的秩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Z=-2.584,P<0.01)。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家庭类型分布的秩和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34,P>0.05)。试验组社交自卑感的等级分(t=3.566,P<0.01)、总自卑感的等级分(t=2.595,P<0.05)、性格自卑感的等级分的前后测结果(t=2.629,P<0.05)的配对样本t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情绪障碍、人际关系、学习压力、适应等方面,问题程度适中。
   2.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促进中职生家庭类型的改善,有利于帮助中职生缓解自卑感,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