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职生孤独感现状及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6h】

中职生孤独感现状及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孤独感

1.1.1 孤独感的界定

1.1.2 孤独与孤僻,独处,抑郁,孤独症之间的区别

1.1.3 孤独感的测量

1.1.4 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1.2 团体心理辅导

1.2.1 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1.2.2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1.3 关于孤独感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2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假设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一:中职生孤独感的状况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

3.5 研究结果

3.5.1 中职生总体孤独感状况

3.5.2 中职生在不同性别上的孤独感差异

3.5.3 中职生在不同年级上的孤独感差异

3.5.4 中职生在不同家庭类型上的孤独感差异

3.5.5 中职生在是否住宿的孤独感差异

3.5.6 中职生在是否班干部上的孤独感差异

3.5.7 中职生在不同家庭月收入上的孤独感差异

3.6 讨论

4 研究二: 中职生孤独感状况的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研究流程

4.5 团体辅导方案

4.5.1 团体辅导方案的理念

4.5.2 团体的发展过程

4.6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主要内容

4.7 研究结果

4.7.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中孤独感状况比较

4.7.2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孤独感状况比较

4.7.3 对照组前后测孤独感状况比较

4.7.4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的孤独感状况比较

4.8 团体成员以及领导者对团体活动的收获感悟

4.9 结果讨论

4.9.1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生孤独感状况干预有效性的分析

4.9.2 团体干预有效的原因分析

5 总讨论

5.1 研究一与研究二的相关性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 结论

7 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中职生的年龄大约处在16到19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中职生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必然会经历生理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孤独是中职生广泛存在的心理感受。中职生的自我意识日趋成熟,有独处的必要,以便反思自己以往的言行,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确定自己未来的生活道路。但是,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孤独的状态,就会演变成孤独感。强烈的孤独感会给他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诸如与人交往紧张、抑郁、不善言辞、遇事容易冲动发怒,甚至违法犯罪、厌世轻生等。影响中职生的正常生活社交和学习。
  本研究以中职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职生孤独感现状,并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中职生孤独感进行干预研究。
  研究一,中职生孤独感状况研究
  在河北省选取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放邹泓修订的《青少年孤独感量表》对中职生的孤独感状况进行普测,并回收。运用SPSS19.0对回收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
  研究二,缓解中职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
  被试:在河北省内随机抽取某职业中专学院高一年级的两个班,将其中一班作为实验组,另一班则作为对照组。每组30人。
  方法: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班分别同时发放并填写《青少年孤独感量表》并回收。采用SPSS19.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与检测,检验两组被试是否具有同质性。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八周的以缓解孤独感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而不对对照组进行干预。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再次填写《青少年孤独感量表》。此外,实验组另需完成《团体活动评价表》并上交作业。采用SPSS19.0对团辅干预结果进行检测与分析。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中职生中,低孤独感16.3%,高孤独感15.7%。
  (2)中职生在不同维度上的孤独感感受为“对自己社交能力的评价”>“对目前同伴关系的评价”>“纯孤独感”>“对重要关系未满足的知觉”。
  (3)中职生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孤独感状况上差异不显著。
  (4)不同家庭类型与中职生孤独感有关,双亲家庭环境成长下的中职生的孤独感在各个维度上显著低于单亲和其它两种家庭类型中职生的孤独感。
  (5)是否住宿与中职生孤独感有关。较之非住宿生,住宿生在“对目前同伴关系的评价”“对重要关系未满足感的评价”两个维度上得分偏低。
  (6)家庭月收入与中职生孤独感有关。家庭月收入在1000-3000者比家庭月收入3000-5000和5000以上者在“纯孤独感”和“对自己社交能力的评价”两个维度上得分高,孤独感高。
  (7)是否班干部与中职生孤独感有关。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的学生在“对自己社交能力的评价”和“对重要关系未满足的知觉”这两个维度上差异均显著,班干部孤独感得分较低,非班干部感受到更强的孤独感。
  (8)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中职生孤独感效果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