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6h】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第1章研究综述

1研究背景

1.1柯尔伯格道德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1.2宽恕的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2.2实际意义

3概念界定

3.1道德认知

3.2宽恕

4研究现状

4.1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现状

4.2宽恕与宽恕发展水平的研究现状

4.3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现状

5研究趋势

6研究方法

6.1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

6.2宽恕的研究方法

第2章研究思路、目标与研究假设

1研究的总体思路

2研究目标

3研究假设

第3章研究设计

1研究一:编制访谈问题

1.1研究目的

1.2研究材料

1.3研究步骤

1.4研究结果

1.5 讨论

1.6小结

2研究二: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阶段特点与比较

2.1研究目的

2.2研究方法

2.3研究步骤

2.4统计方法

2.5结果分析

2.6讨论

2.7小结

第4章总讨论与结论

1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和宽恕发展的特征

1.1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征

1.2儿童青少年宽恕发展的特征

1.3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的特征的比较

2儿童青少年对宽恕概念的理解

2.1从不原谅(生气)到原谅的心理过程与经历时间

2.2原谅别人的理由

2.3对宽恕内涵的解释

3本研究结果对道德与宽恕教育的启示

3.1道德认知教育的几种有效方法

3.2宽恕教育: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本研究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问题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显然不可忽视。当今的中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都是唯我独尊的,在入学后,必然要面对人际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便不免会有磨擦与矛盾,此时,有关宽恕的认知教育便成了道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本研究在通过访谈这一实证研究方法,尝试着以关注和促进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宽恕发展,利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Enright的宽恕阶段理论为研究工具,探索我国当今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宽恕发展规律以及儿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阶段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相吻合,即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增,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也有个别被试出现阶段四甚至阶段五的特征,但是,由于教育、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儿童青少年超过或落后于柯尔伯格“阶段模型”中相应年龄所对应的阶段。其中,小学四年级是道德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2、儿童青少年的宽恕阶段与Enright的“入阶段模型”前三阶段相吻合,即“报复性宽恕”,“归还或补偿性宽恕”和“期待性宽恕”,且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也有部分被试出现阶段四即“社会和谐性宽恕”的特征。小学四年级与初中二年级是宽恕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3、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认知水平越高,他的宽恕水平也就越高,并且二者都存在着一定的男女性别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