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新诗教学出路初探
【6h】

高中新诗教学出路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文详细摘要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1.2选题的意义

1.3研究方法

1.4新诗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2章新诗教学研究的成就与问题

2.1新诗教学的现实境遇

2.2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存在问题探微

第3章高中新诗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3.1有关调查的整理

3.2成因分析

第4章高中新诗教学的希望之路

4.1新诗教学的重要性

4.2构建合理的教材编选原则

4.3教师的正确定位及教学法的相关探讨

4.4学生对新诗的正确认知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新诗作为一种与古典诗歌迥异的文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愈来愈受到教材编写人员与语文教师的重视,有关新诗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论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关的研讨课及教学交流模式更是层出不穷,在新诗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令人欣喜的。但笔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新诗教学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此现状,笔者在审慎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要提高高中新诗教学水平应从社会原因、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理念和教法及学生自身诗歌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审视。并对应如何引导高中生阅读和写作新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此文能为今后的中学新诗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新诗是文学中的精华,能传达人类微妙细碎的情感和思绪,非古典诗歌所能比拟,而中学生正处于诗一样的年龄,充满青春的激情,对新诗天然亲近并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渴望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加强新诗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改以来,有关新诗教学的研究成果有了突破性的增长,有关新诗教材及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文章大量涌现,新诗自身及教师本身应具备的素养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对于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新诗态度的影响也有所涉及。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新诗教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文分四章展开论述: 第1章绪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新诗教学研究的背景,主要介绍新诗教学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时代背景,上世纪末开始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与《星星》诗刊发起的“下个世纪中学生读什么诗的讨论”为新诗教育的发展准备了契机,拉开了新诗教学改革的序幕;第二部分分析选题的意义,主要论述新诗教学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加强新诗教育有助于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第三部分为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与其他研究进行比照的方法,并采访福建省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陈日亮老师。通过在高中实习和与高中生进行交流也丰富了本论文的素材。第四部分对新诗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发现近年来的新诗教学研究水平已经比新课改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2章新诗教学研究的成就与问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剖析新诗教学面临的当代语境,新诗在现实语境下的发展很不乐观,这无疑对新诗教学也构成了遮蔽;第二部分为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存在问题探微,对新诗史、新诗阅读、新诗写作和教学法方面的文献进行探源,发现新诗教学虽仍处于摸索阶段,但无疑其总体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 第3章新诗教学的调查与分析。本章在对新诗教学现状进行广泛的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发现高中生的新诗阅读与写作有一定基础,但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陈日亮老师认为新诗教学不理想是因为:一、中国过于注重古代诗歌;二、以前对新诗教学不重视;三、诗歌赏析需高明的老师指点。四、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对学生的调查则显示他们喜欢新诗并对教师的正确指导满怀期待。 第4章对新诗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新诗教学的重要性,新诗教学能提示学生最为切近的阅读和写作范示,引领学生窥见现代人复杂微妙的感情世界,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现代汉语的由衷热爱;第二部分论述加强新诗教学应构建合理的教材编选原则,设计出针对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一套好教材。近几年的教材相比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改观,从“单元前言”的推陈出新到理论知识的引入以及相关练习题的精心设计都显示出教材编写人员对新诗教学的日益重视;第三部分论证教师的正确定位,认为教师在新诗教学中应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诗歌理论素养。对新诗的教学法进行了探讨,在教学法方面可以借鉴古诗的教学法,但又要注意新诗与古诗的某些区别,有区别地对待。第四部分提出学生应对新诗有正确的认知。认为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四种不良状况:一是对新诗的学习动力不足,认为新诗学不学不关痛痒,二是缺乏想象力,三是对新诗的知识了解太少,四是缺乏相应的语感。加强阅读并尝试写作,以养成良好的诗歌审美趣味,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其中第三部分作为本论文的重点进行论述: 一、新诗教学应注意新诗与古诗的同中之异新诗与古诗在分析意象、体悟情感、品味语言这三点上,与古典诗歌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注意:1、分析意象,新诗中“象”的含义比古诗更复杂、朦胧、多义;2、体悟情感,新诗比古诗更侧重于体悟情感,故进入教材的主要为抒情诗;3、品味语言,新诗较少名句、“名”词,应在具体语境中细细品味其用字用词的好处。 二、新诗教学应注意新诗与古诗的不同之处1、新诗因其形式的特殊比古诗更难理解,教师应讲解有关形式的知识,当然目的不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鉴赏新诗。 2、新诗可以以写促读,而学习古诗则不必学写古诗。 三、新诗教学应借鉴新诗与古诗的相同之处1、比较法比较法是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历史比较和逻辑比较等。 2、诵读法 古人一向注重诵读,新诗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根据新诗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诵读。 3、提倡“多元有界”的教学思维古代诗歌追求“诗无达诂”,而新诗因其自身的多义性的特点,更加注重多元解读,多义共生。但多元解读并非任意乱读,而应该在教师的正确的引导下进行,4、回归诗乐结合在古代歌诗结合是比较兴盛的。在当下社会语境中,我们也不妨多关注一下流行歌曲的歌词,让诗与歌重新结合,虽然不能期望带来新诗的又一次繁荣,但相信对于新诗的大众化是有一定意义的。 最后为结论。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新课改后的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理念和教材教法以及学生自身因素都作了深入的分析。不容否认,新诗教学在当下的教学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新诗教学正在努力寻找自己发展的方向,在问题中前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