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表象 促进高中生物学概念的学习
【6h】

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表象 促进高中生物学概念的学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

1、历史背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学科背景

3、时代背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的现状综述

二、理论基础

(一)认知结构理论

(二)双重编码理论

(三)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三、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表象促进生物学概念学习的理论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表象形成和表象思维之间结合的必然性

(二)高中生物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操作过程

四、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表象促进生物学概念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表象形成的具体策略及实际操作

(二)表象操作

(三)内部言语的形成和外化

(四)表象和概念的运用

(五)实验研究

五、结论

(一)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表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三)促进学生记忆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获奖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和独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思维是以语言(概念)和表象做为加工材料的,两种加工材料构成了两个不同的思维方法体系,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虽不能替代,却是互补和联系的,两种思维的材料必然也是联系的,表象是从具体感知达到抽象思维的桥梁,概念是抽象思维的细胞,概念来自表象而又高于表象。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表象的形成和加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表象形成和加工对生物学概念学习的影响,挖掘二者的联系,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寻求最佳途径。 信息技术与表象的形成和加工之间的相互结合是必然的。高中生物学概念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内部言语外化的思维过程;涉及到表象的形成及表象操作、思维加工、情操制约等内部心理操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动态模拟、模型设计、图文互译、思维推理、过程呈现、实验虚拟和示范模仿等策略来建立表象;并通过内注意、对照和类比、分拆和组合、连接及想象等方法对表象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并形成内部言语,再将内部言语外化获得概念。通过两种思维材料的共同运用可以促进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利用两种材料编码知识,还可以提高信息的存贮水平。实验表明,培养学生利用表象进行思维可以促进想象表象的产生,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利用两种思维材料并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通过信息的双重编码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因此,从认知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角度初步探讨高中生物学概念学习的思维过程,有利于优化高中生物学教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