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慈溪市城区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课程观差异的比较研究
【6h】

慈溪市城区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课程观差异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一直以来,幼小衔接的研究备受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在教育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社会期望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果适应不好,可能导致“适应性障碍”,产生学习兴趣低落等一系列适应性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作为课程实施者,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在课程行为方面的差异对儿童的影响非常直接,而课程观影响着教师的课程行为,因此开展本项研究。
   本文以两个教育阶段的教师课程观差异为切入口,以慈溪市城区三所省级示范性小学与幼儿园教师为样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与访谈了解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在教育活动中的课程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课程观。以此对两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课程观进行分析,并从幼小衔接的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研究结果主要有:
   1.虽然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都具有“教师绝对权威”的特点,但综合分析后认为两类教师课程观存在一定差异。两学段教师对课程内涵认识方面差异很大,在课程观的倾向性方面差异不大;小学教师的课程行为体现了较明显的知识中心课程倾向(教材、教参是小学教师课程实施的依据,教师在课堂上的常以“学者”的身份出现,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阵地,考试在课程评价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行为体现了更多的儿童中心课程倾向(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构成幼儿园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中能关注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活动中能注意综合性、活动性和游戏化,将一日活动都视为课程,课程评价中体现个性化、注重对儿童纵向的评价)。
   2.教师课程观出现差异不可避免。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现代学校制度影响了教师的课程观与课程行为的一致性;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性质、任务、特点,两类教师不同的素质结构,不同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等对教师课程观差异形成造成了影响。
   3.应正视由不同教育生态系统造成的课程观差异。可做以下衔接:课程编制者可关注第一层次课程在两个教育阶段中的引领作用;两类学校可关注相邻教育阶段课程现状,加强联系与研讨;两类教师可增强“课程主人”意识,完善课程行为,适度衔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