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为中心
【6h】

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史料

2.史料教学

(四)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

2.建构主义学习观

3.多元智能教育理论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史料的类型

1.按史料的来源来分

2.按史料的呈现方式来分

(二)不同类型史料的特点

1.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与转手史料的特点

2.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音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的特点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1.知觉特点

2.思维能力特点

3.学习动机特点

(二)史料教学的原则

1.探究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三)史料教学的方法

1.史料导入,激趣生疑

2.史料冲突,激发思维

3.史料为媒,印证历史

4.史料为基,探究问题

5.实物史料,直观形象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实践

(一)不同类型史料的教学实践

1.文字类史料的教学实践

2.图片类史料的教学实践

3.实物类史料的教学实践

(二)同一内容运用不同类型史料的教学实践

(三)各种史料在教学中的综合运用实践

1.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转手史料的综合运用实践

2.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和音像史料的综合运用实践

(四)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反思

1.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史料

2.史料的选择要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

3.史料的选择要真实可靠,避免使用虚假的史料

4.史料的选择要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5.史料的选择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做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越来越被人所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史料教学就有利于这个转变。但是笔者发现在高中教学中很重视的史料教学却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遭到忽视,其在现实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欠缺。所以本文侧重于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为中心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实践探究。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行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究。绪论部分主旨是交代论文写作的背景和基础。包括史料教学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本文试从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类型入手来探索史料教学的实践。本文把初中《历史与社会》涉及到的史料分为两大类:按史料的来源来分可以分为原始史料、转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史料的呈现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图片史料、音像史料和口述(传)史料。各种类型的史料都自有其不同的特点,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因材施教”,认真选择。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确立了史料教学探究性、主体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据此把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方法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概括为以下五种:史料导入,激趣生疑;史料冲突,激发思维;史料为媒,印证历史;史料为基,探究问题;实物史料,直观形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不同类型史料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中的实践;同一内容运用不同类型史料的教学实践;各种史料在教学中的综合运用。最后从五个方面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了五点要求: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史料;史料的选择要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史料的选择要真实可靠,避免使用虚假的史料;史料的选择要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史料的选择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做法。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实践探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期给初中《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达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著录项

  • 作者

    黄虞萍;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历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许序雅;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历史、地理;
  • 关键词

    初中教育; 历史课; 史料教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