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儒道“方圆文化”与理想人格之塑造
【6h】

先秦儒道“方圆文化”与理想人格之塑造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现实的需要

2.研究视角的创新

3.相关研究综述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历史研究法

(四)研究价值和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五)核心概念界定

1.“方圆文化”

2.理想人格

3.理想人格塑造

一、“方圆文化”诠释

(一)“中和”——“方圆文化”的基元

1.“中和”之义

2.中和思想中的方圆观

(二)天人合一——“方圆文化”的思想源

1.释义“天人合一”

2.入神合一阶段

3.王神合一阶段

4.“天德合一”阶段

(三)变易与常规——“方圆文化”的行为准则

(四)“方圆文化”的历史流变

1.“方圆文化”产生的条件

2.“方圆文化”的萌芽及发展

3.哲学时代的“方圆文化”

二、先秦儒道理想人格理论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一)孔子“君子”人格理论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1.“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2.孔子“君子”理想人格理论中“方圆文化”特质体现

(二)孟子兼具“方圆文化”特质的理想人格理论

1.“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

2.“大丈夫”理想人格中的“方圆特质”

(三)老子“圣人”观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1.圣人之境——老子的理想人格模式

2.圣人之境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四)庄子“真人”观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1.“真人”——庄子的理想人格

2.“真人”理想人格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三、先秦儒道“方圆文化”对理想人格塑造的价值

(一)当代人格呈现及人格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1.当代人格呈现中存在的问题

2.当代理想人格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二)当代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三)先秦儒道“方圆文化”对当代理想人格塑造的价值

1.孔子“君子”观:构建和而不同的融洽人际关系

2.孟子“大丈夫”观:养成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气节

3.老子“圣人”观:收获“自然真朴”的人生态度

4.庄子“真人”观:完善“无待”而独立自由的个性

(四)实现先秦儒道“方圆文化”理想人格塑造价值的途径

1.优化社会环境,渗透先秦儒道“方圆文化”的精神价值

2.构建和谐的学校人文环境,重拾对于先秦儒道“方圆文化”的认同

3.家庭“方圆文化”氛围的创建

结语:在批判中继承——先秦儒道“方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一)坚持在批判中继承先秦儒道“方圆文化”

(二)实现“方圆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根本立足点

1.当下的社会生活和实践

2.人的主体价值满足

(三)“方圆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内容、方式

1.价值取向多元

2.思维方式发散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塑造健全、理想的人格模式,是当下社会思想道德教育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之一。社会转型期人们在精神文化领域内出现了各种矛盾和冲突,体现在人们身上便是其日益明显的人格危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催化下,当代的人格状况呈现出了迷茫、浮躁、极端等负面因素。如何在教育中加强对当代健全人格的塑造,便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尤其是先秦时期儒、道两家诸位大思想家的理想人格理论对于理想人格塑造意义重大。在这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理论体系中,便蕴含着传统“方圆文化”。“方圆文化”是一种用来表征在历史流变过程中所不断累积起来的有关“方圆”含义和特征的文化结构类型。是一种“方圆兼济”、相辅相成,以不变应万变与以万变应万变相结合的文化特质。“方”强调的是静态、部分、规则、原则一面,“圆”强调的是动态、整体、圆满、灵活性的一面。“方”与“圆”是对立统一的,它引导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既要有对理想、原则和信念的坚持,不失正气、骨气和品德,同时又要学会中庸之道,灵活应变,以协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减少阻力和矛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论是儒家孔孟所追寻的“仁义”,或是道家老子强调的无为人生境界,亦或是荀子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超越自然的追求,他们的理论中,都同样的表现出方圆互容、互补的文化氛围;而涉及到具体的人生问题的解决中,在对于天命和人事关系或者说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处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处理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处理中,都始终坚持用“方圆兼济”的思维方法来实现这些人生问题的完美解决。从而真正实现在和谐的人生状态中,追寻终极的人生理想,并在这一人生理想的鼓励与督导之下,解决一切人生问题。
  本论文主体由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从历史流变的角度对“方圆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达到对“方圆文化”的具体特征、历史演变的全面认识。
  第二部分,首先是对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以及道家的老予和庄子各自的人格理论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将研究的视角进一步缩小至先秦儒道两家代表人物各自的理想人格理论中体现“方圆文化”特质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对当代的人格呈现状态的一种现实分析,重点提出其人格状态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先秦儒道“方圆文化”对当代理想人格塑造的价值所在。
  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以批判的眼光客观的评价传统“方圆文化”的人格塑造价值,坚持在批判中继承“方圆文化”,实现先秦儒道“方圆文化”特质的理想人格理论的创造性转化。

著录项

  • 作者

    杨丽娟;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民祥;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儒家;
  • 关键词

    方圆文化; 理想人格; 先秦儒道; 哲学理论;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0:3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