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提升初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6h】

提升初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研究的意义

1.1 理论意义

1.1.1 对教师制定数学教学策略有指导意义

1.1.2 为怎样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1.2 实践意义

1.3 本研究的突破点

2.研究综述

2.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2.2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2.3 数学自我效能感

2.3.1 概念阐述

2.3.2 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习

2.3.3 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2.3.4 影响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2.3.5 数学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与策略

3.对初中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

3.1 数学自我效能感量表的选定

3.2 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3.2.1 调查目的

3.2.2 问卷测试

3.3 对调查的结果分析

4.干预实施

4.1 干预目的

4.2 干预假设

4.3 干预方法

4.4 干预对象及实施时间

4.5 在日常数学任务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4.5.1 策略构建图

4.5.2 非认知策略

4.5.3 归因策略

4.5.4 学习策略

4.5.5 策略干预模型

4.6 干预结果与分析

4.6.1 干预前后测统计

4.6.2 结果分析

5.讨论

5.1 在日常数学任务中提升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有明显效果

5.2 在日常数学任务中提升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产生效果的原因

5.3 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

6.研究结论

7.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问卷

声明

展开▼

摘要

梳理大量的文献后,发现:初中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是客观存在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正相关,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培养是有效的。本研究是通过对学生日常数学任务的干预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从理论上讲,自我效能感不是直接对个体起作用的,而是通过中介过程(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情感反应过程等)对个体的行为起作用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改变有四个信息来源,即掌握的经验,心理或情感唤起水平,替代经验及他人的劝说。本研究通过对初中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的问卷调查,选择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改变的四个信息来源,从非认知策略、归因策略、学习策略三个方面制定了培养初中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干预对象进行半个学期的数学日常任务的干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干预结果表明:
  1.干预对象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提高明显,而其他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变化不明显。
  2.低水平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可以被提高。
  3.成绩优秀且关系密切的同伴对其数学自我效能感及数学成绩影响较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