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4-8岁儿童对心智游移的理解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
【6h】

4-8岁儿童对心智游移的理解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 综述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心智游移概述

2.2 心理理论概述

2.3 儿童的意识发展研究

2.4 心智游移的发展研究

3 问题提出

3.1 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3 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1 4-8岁儿童对心智游移概念的理解——基于访谈的研究

1.1 研究目的和假设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2 儿童心智游移的发展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部分 研究总结

1 总体讨论

2 研究结论

3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3.1 研究的创新之处

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3.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记录表

附录2 心理理论故事

附录3 心理理论计分表

附录4 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PVT)记录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心智游移类似于日常生活中个体的白日梦体验,目前关于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主要包括心智游移的频率、内容、神经机制及其功能研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心智游移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有助于了解儿童意识系统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在儿童认知与社会发展上所扮演的角色。在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领域中,心理理论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研究表明它的发展与儿童幻想类游戏如假装游戏的训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模拟论的观点认为,儿童在进行幻想类游戏时,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人的心理,并对其行为给予解释及预测。作为一种自发的心理模拟现象,心智游移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个体意识到的,它的发展是否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关?本研究关注4-8岁儿童心智游移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我们通过两个研究来回答上述问题。研究一以4-8岁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初步考察90名儿童对自我和他人心智游移(白日梦)现象的内源性和非自主性两方面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白日梦的态度,并将儿童的体验结果与成人的体验结果相对照,从而发现4-8岁儿童意识理解的发展特点及儿童对此类概念理解成熟的关键年龄。研究二从儿童心智游移的功能研究出发,同样以4-8岁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通过控制智力和语言因素,进一步考察4-8岁儿童的心智游移与心理理论的关系,从而为探索学龄前幼儿早期教育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得到以下的结论:
  (1)在静息状态下,4、6岁儿童对心智游移的内省能力还不成熟,这一能力要到8岁才逐渐发展成熟;
  (2)4-8岁儿童能认识到自己或他人心智游移内源性的特点,即认识到心智游移的内容是由个体的大脑产生,而由非外界环境或是身体除脑外其他器官产生;
  (3)8岁开始儿童能认识到自己或他人心智游移非自主性的特点,即认识到心智游移是一个不受意识控制的过程,它的发生不受主观意图和意愿的控制;
  (4)儿童对心智游移的态度受到教育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做事应该专心,但年幼儿童的专心观念会受到走神内容的性质是否积极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与教育的深入,儿童普遍倾向于认同在任务情境中专心做事的个体,形成了稳定的做事要专心的观念;
  (5)4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经常有意识地体验到心智游移与他们更高级别的心理理论能力(如失言理解)的发展有着高度正相关。

著录项

  • 作者

    陈珏;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孝威,宋晓兰;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儿童心理学;
  • 关键词

    儿童心理学; 心智游移; 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