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6岁城市幼儿玩电子游戏现状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6h】

3-6岁城市幼儿玩电子游戏现状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游戏

(二)电子游戏

(三)3-6岁幼儿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一)定量研究方法

(二)定性研究方法

(三)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的结合

第二部分 3-6岁城市幼儿玩电子游戏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

一、幼儿玩电子游戏的人数比例与媒介

(一)幼儿玩电子游戏的人数比例

(二)幼儿玩电子游戏的媒介

二、幼儿喜欢电子游戏程度的年龄与性别差异

(一)幼儿对电子游戏的喜欢程度

(二)幼儿喜欢电子游戏程度的年龄差异

(三)幼儿喜欢电子游戏程度的性别差异

三、幼儿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与频率

(一)幼儿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段

(二)幼儿玩电子游戏时间在假期与非假期的差异

(三)幼儿玩电子游戏时间的年龄与性别差异

(四)幼儿玩电子游戏的频率

四、幼儿玩电子游戏类型的年龄与性别差异

(一)幼儿玩电子游戏的类型

(二)幼儿玩电子游戏类型的年龄差异

(三)幼儿玩电子游戏类型的性别差异

五、幼儿玩电子游戏陪伴中的家长干预

(一)幼儿玩电子游戏的陪伴者

(二)幼儿玩电子游戏陪伴中的家长干预

第三部分 3-6岁城市幼儿玩电子游戏现状的跨个案呈现

一、三个个案玩电子游戏现状的依次呈现

(一)曦曦

(二)乐乐

(三)阳阳

二、三个个案玩电子游戏现状的总体呈现

(一)共同性

(二)差异性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一、电子游戏的低龄化趋势

(一)低龄化趋势明显

(二)电子游戏低龄化趋势明显的原因

二、幼儿玩电子游戏类型的性别适宜性

(一)幼儿选择电子游戏类型的性别差异原因分析

(二)幼儿电子游戏类型的性别适宜性

三、幼儿玩电子游戏过程中的家长干预

(一)家长干预电子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家长干预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第五部分 建议与反思

一、建议

(一)家庭

(二)幼儿园

(三)社会

二、反思

(一)创新

(二)不足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电子游戏是一种随科技发展而诞生的文化活动,是人类信息文明的产物。随着技术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智能手机基本进入每个家庭,电脑用户也不断加大,平板电脑对城市普通家庭来说也不再是奢侈品。电子游戏媒介方式的发展,使电子游戏发展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玩游戏者的年龄延伸到3-6岁,电子游戏发展呈现低龄化趋势。城市3-6岁幼儿在玩电子游戏的过程中,受到电子游戏的影响。电子游戏给幼儿的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幼儿带来一些的消极影响。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先随机抽取杭州市四所不同等级的幼儿园(特级幼儿园、一级甲等幼儿园、一级乙等幼儿园、二级甲等幼儿园),以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杭州市400名幼儿玩电子游戏现状的问卷调查,了解玩电子游戏的幼儿人数比例与游戏媒介、幼儿喜欢电子游戏程度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幼儿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与频率、幼儿玩电子游戏类型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幼儿玩电子游戏陪伴中的家长干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所有幼儿都有过玩电子游戏的经历,平板电脑是幼儿玩电子游戏最普遍的媒介工具。
  (2)幼儿喜欢电子游戏程度的年龄与性别差异不显著。
  (3)幼儿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与频率方面:假期中幼儿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明显增长;幼儿玩电子游戏时间的年龄与性别差异不显著;幼儿玩电子游戏频率行为较为稳健。
  (4)幼儿玩电子游戏类型方面:益智类、休闲类排在前二位,体育类与棋牌类排最后二位;幼儿在电子游戏类型选择方面性别差异显著。男孩子更喜欢益智、策略、冒险、射击、体育、竞技、比赛类的游戏,女孩子更喜欢角色扮演类和音乐类的游戏。
  (5)幼儿玩电子游戏陪伴中的家长干预方面:大多数幼儿一人玩电子游戏,家长对电子游戏的时间干预多于类型干预与内容探讨干预。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个案研究幼儿玩电子游戏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1)幼儿玩电子游戏时状态都很投入。
  (2)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电子游戏行为的干预不同。
  (3)三位幼儿玩电子游戏获得的影响不同。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的幼儿在电子游戏过程中获益最大,专制型教养方式家庭的幼儿获益其次,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幼儿获益最少。
  在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的过程中、在跨个案研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讨论分析:
  (1)电子游戏的低龄化趋势。分别从电子游戏低龄化趋势明显以及低龄化的原因分析两方面探讨,科技的发展是电子游戏低龄化趋势的重要前提,家长对幼儿玩电子游戏有直接影响,幼儿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电子游戏的需要。
  (2)幼儿玩电子游戏类型的性别适宜性。分析幼儿选择电子游戏类型的性别差异原因以及幼儿电子游戏类型选择的双性化探讨。
  (3)幼儿玩电子游戏过程中的家长干预。首先总结与分析了家长在干预幼儿电子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如干预的缺失、干预的方式方法不正确,以及家长的时间干预多于类型与内容探讨干预。然后探讨了家长干预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民主型家庭的家长注重电子游戏内容的干预,电子游戏是一种亲子互动的活动方式;专制型家庭的家长注重电子游戏时间与类型的干预,电子游戏是提高幼儿认知水平的工具;放任型家庭的家长对电子游戏时间、类型与内容都不做干预,电子游戏是幼儿无朋友时的伴友。
  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幼儿在玩电子游戏过程中对其成长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如何减少玩电子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是一个迫切而又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从家长、幼儿园、社会三个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