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低段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6h】

小学低段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数感的含义

(二)有关数感培养的研究

(三)有关教学实践的研究

(四)现有研究现状小结

二、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二)可行性分析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的思路

2.研究的方法

三、低段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策略一——“数的概念"教学抽象变直观

(二)策略二——“笔算"教学适当整合

(三)策略三——在“估算"教学中要乐估、有效估

四、数感培养教学案例的反思与改进

(一)数感培养教学实践的反思

1.情境创设缺乏创意

2.概念理解不到位

3.课堂操作缺乏有效引导

(二)数感培养教学实践的改进策略

1.依托情境,初探数感

2.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数感

3.解决问题,发展数感

4.整合教学,强化数感

5.落到实处,巩固数感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数感是指一个人对数和运算的一般理解力,以及灵活使用这种理解力的能力和倾向;良好的数感是指当碰到问题时可以做出明智的数学判断,并找出应用数和运算法则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学生必须掌握应用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体现在“数与代数”和“综合实践”两个部分的内容中。
  从2001年我国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感,并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数感,建立良好的数感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在这个大环境下,数感就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研究的重点之一,他们认识到数感培养不仅应该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体现在学生实践操作的思维过程中。在通过对数感的不断认识与思考中,本研究以新课程标准对数感的定义为基础,从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在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基础上。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分析归纳法,叙事研究法等,围绕小学低段数学教材中与数感相关的内容展开思考与研究。
  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通过大量文献阅读了解到广大学者及大部分一线教师们都已了解到数感培养的重要性,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开始使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数感培养。第三部分,先阐述了数感与数学学习息息相关,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基础性及思维层次等三方面阐述了数感培养在小学低段数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第四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及过程是如何实施的。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主要通过三个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学生对数感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数感生成片段中如何使用数感培养策略。第六部分,通过数感培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反思数感培养策略的实用性。并总结出在教学实践中数感培养教学的五个改进策略:依托情境,初探数感;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数感;解决问题,发展数感;整合教学,强化数感;落到实处,巩固数感。第七部分,阐述的是因为条件限制,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总之,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断渗透、螺旋上升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出效果的。本研究只是通过探寻数感培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教学反思,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希望能给数感培养教学带来一个新思路,为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曾华颖;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小学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欣欣;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数学;
  •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感培养; 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