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业安置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研究:基于心理契约和心理资本的分析
【6h】

转业安置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研究:基于心理契约和心理资本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论文框架与创新点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转业军官安置研究现状

2.2 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

2.3 心理契约研究现状

2.4 心理资本研究现状

2.5 心理契约、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假设与模型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模型

4 问卷设计与修订

4.1 问卷设计与研究对象确定

4.2 问卷初试与修订

5 实证分析

5.1 问卷发放与回收

5.2 分析方法

5.3 基本信息描述

5.4 问卷信效度分析

5.5 心理契约二维结构验证性因子分析

5.6 心理资本、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三者关系分析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及建议

6.3 研究的总结与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部队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合理配置转业军官这一重要人力资源成为难点。其中,多年计划安置方式的实行使得转业军官在公务员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给公务员队伍建设带来巨大的考验。并且由于前后职业的差异性,转业安置公务员在新岗位上的适应性和发展问题成为头号难题,部分个体甚至出现失落、不满的情绪。而学术界对于转业安置公务员群体的关注较少,对该群体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空白。因此,关注转业安置公务员工作满意度情况有助于刻画转业安置公务员的工作现状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安置方法提供帮助。
  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法与思路,提出相关研究假设。最终确定以转业安置公务员为研究对象,心理契约组织责任履行情况与心理契约个体责任履行情况为自变量,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心理资本为调节变量,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心理契约、心理资本以及工作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转业安置公务员个体层面,探究心理契约的内在结构,了解转业安置公务员对于心理契约组织责任以及心理契约个体责任的内容认知。实证分析过程中,主要借助AMOS、SPSS软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
  本文研究结论首先验证了转业安置公务员心理契约组织责任与个体责任均符合二维结构,其中心理契约组织责任包含交易维度与关系维度,心理契约个体责任包含综合素养维度与人际和谐维度。其次,研究证实了心理契约及其包含的交易、关系、综合素养、人际和谐四个维度均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但仅交易维度与关系维度表现出对工作满意度有较好的预测力。再者,心理资本及其包含的乐观、自信、希望、韧性四个维度也均与工作满意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且心理资本对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对心理契约组织责任履行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对心理契约个体责任履行调节作用则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安置方法、心理资本开发、心理契约履行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提高转业安置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