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模数化”思维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6h】

“模数化”思维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图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2 “模数化”思维与公共艺术综述

2.1 “模数化”思维的概述

2.2 公共艺术的概述

2.2.1 公共艺术概念

2.2.2 公共艺术发展的特征

2.2.3 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 “模数化”公共艺术与传统公共艺术的比较

2.3.1 材料与技术的协同化

2.3.2 审美形式的多元化

2.3.3 公共空间的灵活化

3 “模数化”思维介入公共艺术设计

3.1.1 元件结构式

3.1.2 单位重复式

3.1.3 同类叠加式

3.2 “模数化”思维与公共艺术融合的突出特征

3.2.1 取材渠道的多样性

3.2.2 组装过程的便捷性

3.2.3 大众融合的互动性

4 “模数化”思维对公共艺术的创新探索

4.1 空间体量的延展创新

4.1.1 外界因素的配合

4.1.2 社会活动的延续

4.1.3 以历史背景为元素

4.2 时代技术的协同创新

4.2.1 装置效果的动态化

4.2.2 实现作品的自给自足

4.2.3 技术与艺术的魅力展现

4.3 应用领域的拓展创新

4.3.1 活动空间灵活多变

4.3.2 载体形式和而不同

4.3.3 功能设施完善全面

5 “模数化”思维在公共艺术的价值探究及设计实践

5.1 适应城市信息化的发展

5.1.1 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设

5.1.2 推进城市可持续化发展

5.2 促进公共文化的展现

5.2.1 地域个性的营造

5.2.2 城市文化内涵的延伸

5.3 “模数化”思维在公共艺术中的设计实践——以杭州城市阳台为例

5.3.1 设计背景

5.3.2 设计流程

5.3.3 设计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大众的生活观念不断更新,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更多元化。在生活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的当下,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与整体需求相比,存在不对等的现象,而模数化”思维的介入,令设计的表达更参数化、标准化,突破空间体量限制的同时,展现出秩序化、几何化的视觉效果,为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新趋势。
  本文从新的视角展开阐述。首先研究“模数化”思维和公共艺术各自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其与传统公共艺术的不同之处;其次通过大量案例整理分析,梳理出“模数化”思维在公共艺术中的表现方式,并归纳二者融合的突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模数化”思维在空间体量、时代技术、应用领域三方面的融合创新;随后从多角度分析“模数化”思维对公共艺术发展的价值,着重论述二者的融合对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展现的积极作用。最后基于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探索性的设计尝试,以期为后续相关公共艺术的设计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模数化”思维多领域的融合应用,调和了设计周期与作品质量的矛盾,展现了公共艺术作品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功能性,赋予了公共艺术多元的表现形式、体验方式及视觉效果,补充和完善了相关设计思维和应用领域的不足。在提升大众对公共艺术审美认知的同时,为设计师拓展创作思路、丰富题材带来了参考意义和启示价值,促进了时代文化内涵的延伸,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