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元哗变下的“史诗性”重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研究
【6h】

多元哗变下的“史诗性”重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史诗”与历史叙事

第一节百年中国历史小说“史诗性”演进

第二节“史诗”的消解与重构

第三节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史诗精神与叙事的本体结构

第一节真实与虚构:历史的边界

第二节追忆与回忆:面向历史的反思姿态

第三节戏剧与小说:历史叙事的文体转换

第四节“新史诗”:挑战“小说时代”

第二章民族形象与作家的价值立场

第一节三元文化格局观照下的“历史”

第二节主流叙事:红色记忆再造

第二节精英叙事:独立性凸显

第四节民间叙事:去蔽与还原

第三章现代意识与文化主题反省

第一节“小说时代”的精神冲突

第二节传统文化裂变:以明清为中心

第三节革命时空拓展:现代民主视角引入

第四节民间族谱重绘:工商家族小说兴盛

第四章审美启示录:现代悲剧新走向

第一节“史诗”悲剧性的生成

第二节以“丑”为本质的精神建构

第三节个体生命尊严的恢复

第四节“颠倒的过去重来”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由新历史小说的解构风潮,在历史观、价值观的多元哗变下,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呈现出复杂的态势。对历史的叙述变得问题丛生。同一历史文本,往往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要么站在新历史的消解立场肯定其颠覆性的一面,要么站在传统史观的立场批判其价值虚无的危险性。历史叙事何以变得如此众说纷纭?消解与建构之间真的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吗?传统历史与新历史一定要做非此即彼的对峙?即使在传统历史小说内部,保守与激进、戏说与正说之间也日渐杂语喧哗。难道,历史整体性真的已经渺难寻觅?历史叙事在价值分裂、话语多元的背后不再有乌托邦式的精神守望?通过对90年代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大量解读,本论文发现在喧嚣的表象下,历史叙事的三大板块: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共同指向了对“史诗性”的重新诉求。当下历史叙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观的对立纷争、价值观的困惑迷惘,革命也好,保守也好,世俗日常也好,其实只不过打破了重“史”轻“诗”的旧史诗理念模式,并不曾全然放弃精神守望,反倒是以一种更新锐的思想交锋形式达成了史诗的重构。重构的“新史诗”文本,弥合了上述三大历史叙事领域里的分裂,接通了历史真实与历史虚构间的畛域,打破了古典史诗的美学规范,使得传统历史小说终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新历史的思考成果,开始了精神价值上的裂变与突破,直接面向全球化、大众文化的当下现实,用开放的观念重构了史诗坚守的新方式、新姿态。跳出传统历史、新历史之间二元对抗的翻转,“新史诗”完成了对历史本体的艰难探索与现代性反省。 历史从来都是现实的镜像。90年代以来放逐信仰、摧毁意义的精神危机,使历史叙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话语言说的焦点与中心。“新史诗”在文体结构、价值立场、文化主题、美学风格上的诸种嬗变,正是对多元文化裂变下诸多现实问题的历史回应。以“史诗性”统领纷繁复杂的当下历史文学现象,打通了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批评壁垒,将历史叙事纳入到“新史诗”的整体格局中加以观照,从而指认出消解背后的价值守望,翻转背后的精神重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