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6h】

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关于选题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关于本选题既往研究的一般情况

1.5 研究难点与方法

1.6 基本思路与篇章布局

1.7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2 关于玉米登陆中国与扩布问题的讨论

2.1 玉米传入的时间

2.2 玉米传入途径

2.3 玉米异称识辨

2.4 玉米在我国各地的传播分布

2.4.1 西南地区

2.4.2 西北地区

2.4.3 东南地区

2.4.4 中南地区

2.4.5 华北地区

2.4.6 东北地区

3 番薯名实辨析与在中国的传布

3.1 番薯与中国古甘薯

3.2 番薯的异名别称

3.3 番薯的传入时间和途径

3.3.1 东南海路传入闽粤地区

3.3.2 西南陆路传入中国云南、广西地区

3.3.3 番薯引种中国过程中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与中国商人、华侨

3.4 番薯在我国各地的传播和分布

3.4.1 番薯在南方地区的推广传播

3.4.2 番薯在北方地区传种概况

4 关于马铃薯传入中国问题的讨论

4.1 考古发现的马铃薯遗存

4.2 马铃薯的驯化栽培与印第安人

4.3 马铃薯在世界各国的早期传播

4.4 马铃薯传入中国的历史

5 辣椒的传入及中国辣椒文化

5.1 中国历史文献对"辣"的记述和理解

5.2 辣椒的传入

5.3 辣椒传入中国的路线

5.3.1 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并非辣椒传入的首选线路

5.3.2 海路交通在15、16世纪国际交往中的垄断地位

5.3.3 盛极一时的"大帆船贸易"及马尼拉港的中转作用

5.3.4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辣椒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5.3.5 辣椒传入中国的最早地点

5.4 中国辣椒文化的特点及深层认识

5.4.1 辣椒在中国

5.4.2 辣椒在国内的引种及分布

6 烟草传入的史录与辨析

6.1 关于烟草传入中国途径的记载与学界意见

6.2 烟草种植在中国的迅速普及

6.2.1 闽粤地区

6.2.2 江浙地区

6.2.3 湘鄂地区

6.2.4 赣皖地区

6.2.5 川黔滇桂青藏地区

6.2.6 盛京吉黑地区

6.2.7 直隶晋鲁豫地区

6.2.8 陕甘宁蒙疆地区

7 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7.1 美洲作物的传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1.1 美洲作物的传入为我国提供了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改变了我国的农作物结构

7.1.2 美洲作物的传入增加了我国的耕地面积

7.1.3 美洲作物的传入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7.2 美洲作物传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7.2.1 美洲作物的综合性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7.2.2 美洲作物传入对粮食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

7.3 美洲作物传入对饮食生活的影响

7.3.1 对人们平居生活的影响

7.3.2 美洲作物在备荒、救荒中的作用

7.4 美洲作物传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5 辣椒在中国引发的革命

7.6 "无人不吃烟"的后果

7.6.1 烟夺良田,粮产日耗

7.6.2 大半国人吞云吐雾

7.6.3 烟夺口粮,忧患难解

8 结语

9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古籍

方志类

资料汇编类

今人论著

外文文著

翻译文著

附图

图1:欧洲第一幅玉米图(1542)

图2:玉米近缘祖先——大刍草

图3: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图4: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图5: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图6: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图7: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图8:李时珍《本草纲目》玉蜀黍图

图9: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玉蜀黍图

图10: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甘薯图

图11: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马铃薯图

图12: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辣椒图

图13:印加时期印第安人制作的马铃薯形状的陶器

图14:西班牙人阿亚拉绘制的印加帝国时期的印第安人播种和收获马铃薯的风情画

图15:1601年法国植物学家克拉萨斯著作中的马铃薯木刻画

后记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16世纪以来,约近30种可食性美洲植物品种相继传入我国,尤其是其中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辣椒、烟草等品种的扩布,其影响更是重大深远。作者将这一历史阶段性现象称之为“美洲作物涌入中国”。
  本文从饮食史、中外食事交流史的视域展开,以对既往传入研究的得失检讨及关于美洲原产作物文献的勘识为基础,通过文献考订讨论了诸传入品种的异称名实、时间途径、传播分布。侧重讨论了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饮食生活、食物结构、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相关方面的影响。同时辅以田野工作对作物传入的线路与分布实施深入的研究。文章认为:“民艰于食”是中国具有长久历史的基本国情。美洲作物涌入中国与人口增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美洲作物的传种导致了人口增多、山地垦荒、生态环境破坏,这与当时的政体、国情紧密相关,百姓要存活,政府要稳定,于是都顾及眼前而忽略长远,没有人对社会做可持续性的长远考量。作为一桩持续性的历史事件,“美洲作物涌入中国”带给了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可以高度简约为正负两个基本方面。积极意义是使中国人的食生产、食生活更趋丰富多彩,丰富了中国的食料作物品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食料生产结构,改善了人们的餐桌,同时也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滋润了中国人的心灵。其消极方面,并非是作物本身的过失,那是政体、国情和文化机制作用的结果,所谓“因人因地而异”。一方面,易长高产粮食作物带来了社会粮食总产提高的积极结果,但继之却是人口滋蔓繁殖——加重土地压力,深度开荒——生态破坏扩大,灾害频发——饥馑严重,中国人生存心态危机加深。粮食总产增加了,但是饥饿问题并没有解决,人口和土地矛盾更趋尖锐。美洲作物涌进中国造成了更多的中国饥民和更严重的生态破坏。这种情况在整个有清一代都非常严重。17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灾荒、饥馑节律呈现时间缩短、程度加深、危害严重,从社会经济着眼,根本上就是人口与土地矛盾的日趋尖锐化所致。在日益加深的人口和土地矛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吃饭难题苦恼,长久、沉重、普遍的生存压力最终会严重伤害承受者的心理健康,会扭曲人们的心灵。世世代代忍受肚子的基本需求而痛苦的人们,是很容易萎靡萎缩、缺乏信心,也易于使人们丧失理想和幻想能力。中国传统本草学与农学对新物种关注的观念、视角有明显的不同,因而有宋应星对明末全国粮食作物结构评估的失衡。同时指出:中国人嗜辣的根本原因是庶民大众的膳食过于粗糙贫苦,单纯地归于地理环境与维系文化现象的诠释是有片面性的。辣椒的传入对中国人餐桌、口味和族群心理、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最具综合性的,与玉米、甘薯、马铃薯等淀粉质粮食作物的充饥活命作用不同,辣椒作为调味品不是生命的必须,却最终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在论及烟草的危害性时,文章还指出:中国人对烟草嗜好的迅速普及,不仅夺占了大量的良田肥壤,而且也是因循过渡到吸食鸦片的诱因,吸食黄烟与吸食大烟二者有行为习惯上的联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