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nalysis of the Discursive Practices in Sino-Brazil Trade Disputesz
【6h】

Analysis of the Discursive Practices in Sino-Brazil Trade Disputesz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和巴西,作为“金砖四国”两个成员国,以其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在发展中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近些年来,中巴之间贸易摩擦频发,巴西不断向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与贸易限制。
   本研究以中国与巴西的纠纷话语为语料,其中包括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对两国在纠纷中的话语行为进行剖析。文中重点研究了两个纠纷案例--中巴汽车零部件贸易纠纷和鞋类贸易纠纷。在话语行为理论大框架下,作者从参与者、时间、内容、策略/形式和渠道等角度进行分析,并以文化视界下的话语研究为指导,揭示了巴西如何构建纠纷以及中国如何应对和解决纠纷,对比了双方话语行为上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巴西对待中国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急于制裁中国,又希望能与中国继续保持合作。而这种矛盾态度与巴西的文化双重性密不可分--既有西方国家的文化特征,又包含南方国家的文化因素。巴西频频挑起贸易争端,是因为其将中国视为对其国内产业的“威胁”,称中国的廉价产品不仅充斥着巴西国内市场,更在国际市场上排挤了巴西商品。巴西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企业的经济利益。另外,跟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巴方的决策过程中,各企业、行会、机关部门、中央政府以及总统都参与其中,对问题重视有加。而中国面对与巴西之间的贸易摩擦非常“冷静”,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巴西。从中方的参与者就能看出,中国在回应巴西提出的反倾销调查等问题时,企业并没有积极应诉,行会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央政府的话语甚少,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概念使得中国面对问题时也将“关系”和“面子”放在首位,因此,妥协、适应、合作、回避是中国通常采取的应对纠纷与摩擦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