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失乐园》研究
【6h】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失乐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

2 《失乐园》中的神义与伦理

2.1 自由意志与堕落

2.2 理性与堕落

3 《失乐园》中的爱欲与伦理

3.1 爱欲的认知功能

3.2 爱欲与政治伦理

4 《失乐园》中的语言与伦理

4.1 命名与伦理

4.2 通过“叙述契约”建立的伦理链条

5 《失乐园》中的宇宙与伦理

5.1 创世叙事中的伦理话语

5.2 宇宙时空模式的伦理意涵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论文致力于考察《失乐园》中的伦理世界,乃是从两个着眼点出发:一方面,研究《失乐园》这部作品是如何以诗歌为话语媒介从宗教、性别、语言、宇宙论诸维度进行伦理探讨和伦理表达的;另一方面,以伦理维度为切入口考察想象性文学对宗教、性别、语言及宇宙论等重大领域的探索与干预。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互质与互证,本论文试图揭示诗歌作为工具性话语进行伦理探讨与实践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同时期待从中探触到诗人所处时代的伦理脉息,观照到时代的伦理变迁,体察到诗人的伦理理想。
  论文主体分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章从基督教神正论角度对《失乐园》中与宗教相关的伦理论题进行探讨。《失乐园》开篇即宣称此诗的目的是要“向人类确证条条天道的正确性”(《失乐园》第一卷,第26行),因此,对自由意志与上帝意旨、受造物之理性与造物主的律法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探讨是其中绕不开的内容,这些问题既是神学问题,更与伦理密切相关。弥尔顿通过《失乐园》对这些悖论展开了诗性的探讨,并表达出如下信念:自由与理性作为人本精神的核心价值,一旦被抽掉神性根基,失去上帝的依持,就在恶的诱惑下不堪一击。
  第二章从性别与爱欲角度考察《失乐园》中“性”与爱欲的伦理价值以及通过爱欲和身体传达出的伦理观念的嬗变。首先,通过分析《失乐园》中爱欲的认知价值,指出爱欲是人类存在者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其次,通过分析爱欲及身体所表征的政治伦理意义,指出爱欲既可以是催生秩序的建设性力量,也可以是摧毁秩序的破坏性力量。最后,《失乐园》还通过爱欲话语传达出一系列启蒙伦理观念:首先是它所表达的人之爱的特定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由此带来的一个观念上的后果就是对个人身份的强调;然后,诗歌文本极为具体深刻地表现了这一时期女性身体所具有的复杂政治意义。
  第三章从语言这一话语载体及媒介本身考察《失乐园》中语言的伦理意涵及伦理功能。具体而言,首先分析“命名”的伦理意义;然后分析由语言缔结的叙述契约,以及由此契约结成的伦理关联;最后分析语言对主体意义创建的重要作用及其与主体欲望的紧密关联。
  第四章从文艺复兴时期宇宙论的角度探讨《失乐园》中宇宙的相关叙事所传达的伦理意义。首先指出物理与伦理的紧密关联;接下来分析宇宙创生叙事中的伦理话语;其次,通过对宇宙中的等级秩序的分析指出它所具有的伦理意义。除此之外,这个宇宙的时间和空间也具有伦理上的重要象征意义。
  结论部分回答绪论中提出的三个问题:首先,《失乐园》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在伦理探讨和伦理表达中具有理性伦理学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
  其次,诗歌要实现从现世人伦到神义伦理的“超越”,捕捉“生命激流中的‘上帝显现’”,呈现真实世界留在感性世界的印迹,就必须借助于中介。这中介就是形象和象征。
  最后,概括《失乐园》的人类堕落叙事向读者呈现出的伦理图景。

著录项

  • 作者

    罗诗旻;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德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561.072;
  • 关键词

    英国诗歌; 《失乐园》; 伦理思想; 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