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发展现状与安吉白茶实例分析
【6h】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发展现状与安吉白茶实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表索引

1.1 前言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地理标志保护

1.2.2 国内地理标志保护

1.2.3 国内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意义

第2章 我国茶叶地理标志发展现状

2.1 我国茶叶地理标志总体情况

2.2 基于数量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分布特征

2.2.1 全国范围内茶叶地理标志的分布特征

2.2.2 四大产区茶叶地理标志的分布特征

2.3 基于类型的茶叶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特征

2.3.1 不同茶类茶叶地理标志的省际分布特征

2.3.2 不同茶类茶叶地理标志的区域分布特征

2.4 GIS支持下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4.1 地貌与茶叶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关系

2.4.2 湿润指数与茶叶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关系

2.4.3 积温与茶叶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关系

第3章 安吉白茶地理标志发展探讨

3.1 安吉白茶地理标志的注册申请情况

3.1.1 国内注册情况介绍

3.1.2 国外注册情况介绍

3.2 安吉白茶地理标志发展模式管理

3.2.1 母子商标品牌管理模式

3.2.2 观光休闲型旅游开发模式

3.2.3 互联网思维产品营销模式

3.3 安吉白茶的现存不足

3.3.1 资源利用率低

3.3.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3.3.3 社会化程度低

3.3.4 母品牌形象维持困难

3.3.5 互联网+模式雷声大雨点小

3.4 应对措施和建议

3.4.1 提高资源利用程度

3.4.2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3.4.3 以政府为主导培养龙头企业,母子商标共同发展

3.4.4 组建专门小组开展互联网产业管理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地理标志是指某一国家领土内某一特定地区或地方的商品标识,该产品的品质质量、文化标签以及其他特征主要归因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最早地理标志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我国地理标志相关概念和理论则相对较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集中于地理标志保护法律和保护制度的探讨、地理标志个例研究、地理标志产品空间分布三方面。本文以国家质监局、工商总局商标局、农业部三个部门公布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分析了我国地貌和环境因子中的茶叶地理标志空间分布趋势,同时对安吉白茶茶叶地理标志进行实例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我国总计有391个茶叶地理标志登记在册,其中除去在多个部门重复注册的茶叶地理标志后共有299个,涵盖六大传统茶类和代用茶。各省分布中,以福建省持有数量最多,其次是浙江省;从产区分,江南产区的数量及省平均数为最多,华南产区整体数量最少,江北产区则省平均数最少。
  不同类型的茶叶地理标志在各个产区、省份之间的分布不均匀,其中绿茶在所有省份都有出现;红茶的分布次之,但各个茶叶产区都有存在;大部分的地理标志乌龙茶和所有地理标志白茶位于福建省,与其传统产区一致;代用型茶和黑茶在各个产区都有所存在,且持有数量接近,但具有代用型茶地理标志产品的省明显多于黑茶。说明地理标志产品还是与传统的茶类生产结构有关。
  茶叶地理标志多出现在以湿润气候为主、年积温较高的中小起伏山地或倾斜平原内,其中90.97%的茶叶地理标志生产区域位于山地和平原地貌中,产茶地区的湿润指数变化趋势由从北到南逐渐降低;结合年0°以上积温共同进行讨论,可知仅有个别茶叶地理标志出现在积温低降水少的台地地貌中和积温高环境潮湿的丘陵地貌当中。
  安吉县政府以安吉白茶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为核心,充分发挥母子商标优势,产品进行统一包装,以茶园证为依据发放具有多种金融服务功能的“安吉白茶金溯卡”,简化交易流程的同时使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实现全程可追溯,有力地提升了产品享誉度。近来结合互联网,乡土特色旅游等大背景,开发观光休闲型茶文化体验旅游及网络营销。在此基础上也讨论了安吉白茶现阶段的一些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企业社会化程度低等引发的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持续问题,安吉白茶母品牌形象维持困难、互联网+模式成效不足等,并对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