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游戏的理论沿革、质量评价与教学效果研究
【6h】

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游戏的理论沿革、质量评价与教学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课堂游戏的教学功能

2.2 游戏与第二语言教学

2.3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应用

3 朴素到复杂、单一到多元的对外汉语课堂游戏

3.1 “游戏”的概念与内涵

3.2 朴素的快乐:游戏的情感激励

3.3 重要的理论实践载体:游戏与TPR

3.4 游戏内涵进一步丰富:多元化理论支撑的综合性教学工具

3.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游戏”

4 课堂游戏效度研究

4.1 问卷设计

4.2 数据采集与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优化路径

5.2 结论、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地位在国际上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愈发重要。“课堂游戏”是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常见趣味教学方法,它能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丢掉害怕犯错的心理包袱,在自然的状态、真实的场景下表达、交际,对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相关的理论研究中,以案例总结、实际应用、课堂游戏设计等研究为主,对游戏本身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等基本的理论问题讨论相对薄弱。梳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理论依据,对于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认识游戏和运用游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通过案例研究总结出的教学经验其在各种环境下的适用性值得商榷,对于其他教学条件下的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有限,建立在广泛调查基础上的统计分析则能弥补这一缺憾。
  运用文献调研法,对游戏进行理论溯源,梳理出“快乐教育原则”、TPR教学法、“任务教学路径”以及“交际路径”等理论路径对游戏内涵的支撑与贡献,刻画出游戏的概念内涵“从朴素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沿革过程。运用文献调研法构建了对外汉语教学游戏质量与教学效果的评价量表。运用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刻画出游戏质量、游戏教学效果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探究二者以及学习者本身汉语水平等因素间的互动关系。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1)对外汉语教学中游戏质量整体较高,能够有效调动留学生群体的兴趣,但难度还有提高空间。
  (2)游戏质量所包含的三项指标—“享受”、“兴趣”、“挑战”与教学效果间存在因果关系,对游戏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是“享受”。
  (3)汉语水平更高的学习者可能对游戏评价更高,游戏对其教学效果也越好。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游戏的优化方向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