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走向实践的师德教育——以提升教师伦理思维的案例研讨为重点
【6h】

走向实践的师德教育——以提升教师伦理思维的案例研讨为重点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文献综述

2 理想化:我国师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2.3 突出教师理想人格的修养

2.4 缺乏教师伦理实践的关注

2.5 忽视教师伦理思维的提升

3 压力大:我国师德教育的现实结果

3.1 师德虚无化

3.2 职业倦怠化

3.3 专业边缘化

4 无根性:我国师德教育的无效因由

4.1 千年传统,强调教师的圣人角色

4.2 脱离问题,推崇极端的教师个案

4.3 功利至上,应试教育的观念残存

5 实践性:国外师德教育的基本取向

5.1 解读规范,解决教师实际问题

5.2 运用案例,培养教师伦理思维

5.3 构建模式,支撑教师伦理决策

6 本土化:运用案例分析改善教师伦理思维的尝试

6.1 行动研究目的

6.2 行动研究策略

6.3 行动研究过程

6.4 行动研究结果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师德不仅直接关系着学生成长,也是维护教师尊严的重要基石。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师德建设在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学校教育中一些失德教师的出现,国家层面重视师德培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师德专业化的诉求与日俱增。然而,目前我国师德教育专注于理想化师德品质的宣传和教师个人道德品质的培育,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遇见的伦理困境的解决,以及教师伦理思维方式的提升上重视不够。本文在分析我国师德教育现实问题及其无效因由之后,对国外相关先进师德教育经验加以梳理,并借鉴其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教师在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在杭州某小学开展行动研究,探寻以提升教师伦理思维为目的的实践型师德教育的路径。
  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师德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收集整理师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路径。明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首先对我国目前师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师德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过分突出人格修养,而缺乏对教师伦理思维和伦理实践的关注。继而探讨师德教育缺失带来的负面结果,并从传统、国家和社会层面分析造成我国师德教育无效的因由。
  第三部分首先对国外当下流行的师德教育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将英美等国家目前常见的实践型师德教育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解读规范,以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其二是案例研讨,以培养教师的专业伦理思维水平;其三是建构模式,以支撑教师做出正确的伦理决策。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案例研讨教学法进行引进和本土化改进,在某小学开展行动研究。并通过分析行动研究结果,进行反思与展望,探讨以提升教师伦理思维为目的的案例研讨法在我国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