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过”与“完成”——论木心的生命观
【6h】

“行过”与“完成”——论木心的生命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1. 木心创作中的生命意识

1.1 木心的诗歌与散文中的“行走”意识与生命观

1.1.1 木心诗歌中的“行走”

1.1.2 木心散文中的生命观

1.2 木心的小说:无常、悲观的生命未完成状态

1.2.1 爱情的缺失

1.2.2 人生的无常

1.2.3 生命的死亡

1.3 《文学回忆录》:有关生命完成的宗教性思考

2. 木心践行的生命完成

2.1 自我教育:生命完成的必要手段

2.2 “不死殉道”:生命救赎的必经之路

2.3 “死而不亡”:生命完成的理想境界

3. 生命的行过与完成

3.1 行过与完成的关系

3.2 生命行过的表现

3.3 生命完成的哲学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木心在他的《战后嘉年华》一文中再三感叹:“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行过”指的是生命经历了必要的过程而没有实现自我超越;“完成”指的是生命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超越,达到永恒的完美性。
  木心诗歌在形式和文体上呈现出来作家身份的“行走”意识,其散文中体现了关于生命的思想观点,在小说中呈现出无常、悲观的生命未完成状态。木心口述的《文学回忆录》中曾探讨对生命完成的宗教性思考。木心强调“自我教育”是生命完成的必要手段,“不死殉道”是达到生命救赎的必经之路,“死而不亡”是生命完成的理想境界。
  生命“行过”与生命“完成”有明显的区别,生命的“行过”含有生命未完成的意义。生命的“完成”具有哲学人类学意义。木心关于“行过”与“完成”的生命观,对社会和当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它向人们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是不完美性。其次,它向人们提供了判断艺术价值的标准。再次,它向人们表明了生命从“行过”走向“完成”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