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数学教学效应在认知水平下的个案研究
【6h】

小学数学教学效应在认知水平下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序言

1.1 研究起源

1.2 研究的意义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2 教学效应综述

2.1 蝴蝶效应

2.2 共生效应

2.3 破窗效应

2.4 南风效应

2.5 鲶鱼效应

2.6 登门槛效应

2.7 共振效应

2.8 温室效应

3 理论部分

3.1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介绍

3.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概述

3.3 教学策略、教学效应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关系

4 教学效应在小学课堂教学运用调查报告

5 结合教学效应和认知水平分析对教学策略的实例分析

5.1 笔者的课a和指导老师b的课在教学效应的基础上教学策略的比较——位置与方向二(入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5.2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一(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5.3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5.4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5 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

6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课标的提出,教师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特别受到学校的关注,如何使新教师快速地成长,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义务,也是学校领导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总规划,教师如何使用好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比新老教师和一些课堂案例中使用的教学策略中涉及的教学效应,以及这个效应可以使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形成可以参考的课堂策略反思的新思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一、引言,关于教师教学策略中的教学效应、及其认知水平的研究总结了研究起源、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主要对教学效应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和作用进行了综述,感知教学效应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理论部分,也就是本论文中涉及的理论依据,首先介绍了教学策略,然后再解释solo分类理论。
  四、调查问卷,针对小学数学老师,设计了一份关于老师对教学效应及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来了解老师的教学现状以及对教学效应的应用的认可度。
  五、新老教师对比分析,先是关于笔者和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策略中运用教学效应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分析。
  六、案例分析,结合笔者的听课记录,对一些老教师的课中,运用好教学效应的例子进行分析,给出一些参考。
  七、研究结论
  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者的课中,从课堂引入到学习新知,再到巩固练习,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认知水平都是单结构层次或者多元结构层次,虽然在一般的练习中,没办法区分学生的学习好坏,可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锻炼。而在指导老师的课中,不管是哪个环节,教师都很注重学生的思维的提升,用各种教学效应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指导老师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都可以达到多元结构层次和关联结构层次,甚至有些班里的优秀的学生可以达到拓展水平。
  从中可以看出,不管在课堂引入,还是课堂学习新知的活动,还是最后的课堂练习提问,好的教学效应在教学策略中的应用,都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得到提高,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的一个方面,在这个方面能够做的很好的教师,那么他的任何一节课都可以达到优的效果,这也是新教师在课后反思的时候可以参照思考的一个方面。
  从一些优秀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效应的案例,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看出教学效应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达到更好的认知水平,使老师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教学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