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马脂及流变特性和贮藏品质研究
【6h】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马脂及流变特性和贮藏品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马脂医用功效研究现状

1.2.4 马脂中脂肪酸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1.2.5 马脂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1.2.6 马脂流变特性及其贮藏稳定性研究现状

1.2.7 马脂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马脂工艺

1.3.2 马脂流变特性测试

1.3.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马脂脂肪酸种类及含量

1.3.4 马脂贮藏品质的跟踪研究

第2章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马脂工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2.2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马脂流变特性测试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马脂流变特性结果分析

3.2.2 酶解法制备马脂流变特性结果分析

3.2.3 乙酯化法制备马脂流变特性结果分析

3.2.4 分子蒸馏法制备马脂流变特性结果分析

3.2.5 不同处理方法马脂的流变特性黏度测试对比

3.2.6 不同处理方法马脂在同温度下流变特I生变化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马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送检样品

4.1.2 送检单位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超临界CO2萃取马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4.2.2 酶解马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4.2.3 乙酯化马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4.2.4 分子蒸馏富集马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4.2.5 不同处理方法马脂的脂肪酸综合比较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处理方法马脂的贮藏品质跟踪测试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方法

5.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温度25℃条件下马脂贮藏过程中酸价的变化

5.2.1 温度37℃条件下马脂贮藏过程中酸价的变化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应用产品展示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新疆产马脂加工研究现状作进一步探索,即在酶解提取工艺、乙酯化精制工艺、分子蒸馏富集马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工艺的基础上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利用流变仪、人工气候培养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等分析测试并对比四种加工方法对马脂在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流变特性以及贮藏品质方面的差异,为马脂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为解决新疆马脂产量大、利用率低、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以期提高农牧民收入、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Box-Behnken软件设计试验,以马脂出油率为响应指标,优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方差分析显示所建模型回归效果极显著,拟合度良好;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马脂出油率存在显著影响,二次项A2、B2、C2对响应值曲线效应影响极显著;三个因素的影响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优化所得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32MPa、萃取温度39℃、萃取时间5h,此条件下马脂出油率为72.96%,产品酸度为0.86,明显低于《食用动植物油脂卫生标准》规定的≦2.5的标准。
  (2)通过对四种方法处理的马脂进行流变特性的分析得出,虽然工艺方法上不尽相同,但得到的产物中所含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有一定的相似性。就酶解组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组而言,两种处理都没有改变马脂的分子构型,所以其流变性表现极其相似,但是从变化温度看,两者之间的脂肪酸组成及成分差异还是很大的。综上所述,不同的工艺处理对马脂流变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脂肪酸分子结构的改变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程度,两者共同决定了加工后马脂的流变特性。
  (3)四组处理马脂中脂肪酸种类依次为14种、13种、11种、15种,饱和脂肪酸种类依次为6种、6种、5种、7种,均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组为最多;不饱和脂肪酸种类依次为8种、7种、6种、8种,其中,四种主要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占比分别为82.36%、79.41%、78.13%、82.12%,均以酶解组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组居首;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分别为60.71%、64.11%、50.65%、63.17%,单不饱和脂肪含量依次为37.13%、42.94%、38.36%、45.32%,均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组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23.58%、21.17%、12.29%、17.85%,酶解组为最高。
  (4)经过430d的跟踪监测,四组处理的马脂酸价均低于《食用动植物油脂卫生标准》规定的2.5,即贮藏期至少都在430d以上,且乙酯化组、分子蒸馏组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组的马脂保存较好,品质变化较小,预测贮藏期会更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