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细胞角蛋白19在肾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6h】

细胞角蛋白19在肾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掌握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的技术,采用方法成熟、成本相对低廉的淋巴细胞分离液法联合流式细胞仪法对外周血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测定,判断CK19作为循环肿瘤细胞的间接标志物的价值,并且得出CK19在肾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正常人32例作为对照组,51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肾癌组。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肾癌组间CK19的指标测定,指标选用CD45-CK19+,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上述人群外周血中CD45-CK19+的表达情况;再分析肾癌组内CK19的表达水平与分期分级的关系;统计CK19阳性患者组中转移性肾癌患者(metastaticrenal cell carcinoma mRCC)的例数,分析CK19表达情况与转移率的关系,所有入组的mRCC患者均接受手术+多吉美靶向治疗,最后对于mRCC患者进行随访,并测定靶向治疗后6个月时CK19的表达水平,对于转移灶的大小变化进行测定,按照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归类,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最后将mRCC患者预后归类,治疗有效包括CR、PR、SD,无效即PD,判断CK19水平与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参考同类试验中心关于CK19的相关研究结果,外周血CD45-CK19+数目低于60个/10万细胞视为阴性表达,超过上述指标则视为阳性表达。利用SPSS13.0对不同分期、不同分级的CK19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组间比较结果32例对照组中5例阳性,阳性率15.63%,51例肾癌患者组中35例阳性,阳性率68.63%,正常对照组与肾癌组CK19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内结果示T1期24例,阳性表达13例,阳性表达率为54.17%,T2期10例,阳性表达6例,阳性表达率为60%,T3期和T4期分别为8例、9例,阳性表达分别为7例、9例,阳性率分别为75%、100%,各期CK19阳性率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T1+T2期癌与T3+T4期癌之间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组织分化程度分类统计,其中高分化组33例,阳性表达21例,阳性表达率为63.63%,中分化10例,阳性表达7例,阳性表达率为70%,低分化组8例,阳性表达7例,阳性率85%,三组CK19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之间CK19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阳性的患者组中肾癌转移率高于CK19阴性组(P<0.05)。我们随访并统计了mRCC患者12例,其中CK19阳性表达9例,CK19阴性表达3例,随访至12个月时部分缓解2例,完全缓解1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4例。转移性肾癌患者CK19的表达与靶向治疗疗效无统计学相关(P>0.05)。
   结论: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能够测定CK19在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并且提示CK19在不同人群的表达情况不同,健康人群低表达,肾癌组高表达;肾癌组内不同分期及不同分级患者阳性率亦不同,组织分级高、分期晚的患者CK19阳性率较高;CK19阳性的患者较阴性患者更易发生转移,转移性患者靶向治疗后有效率尚未发现与CK19阳性率有关。总之借助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外周血中CK19可以间接反应患者疾病进展程度,能够初步判断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水平,对早期无创性诊断肾癌、预测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判断肾癌侵润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