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6h】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问题的提出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2.1任务的涵义

2.2任务驱动的涵义

2.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3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1建构主义学习观

3.2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3.3多元智能理论

4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4.1国外研究现状

4.2国内研究现状

5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5.1理论意义

5.2应用价值

6本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7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7.1研究的对象

7.2研究的方法

7.3测量工具

7.4要取得的测试指标

7.5统计方法

8课题研究的进程与步骤

8.1前测阶段

8.2实验阶段

8.3后测阶段

8.4测评总结统计阶段

9结果与分析

9.1实验班与对照班"生物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前后测结果比较

9.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的前、后测比较

9.3实验班与对照班不同分数段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

9.4实验班与对照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试题成绩的前、后测比较

9.5实验班与对照班"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验"前后测结果比较

10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10.1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关系

10.2任务驱动教学法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关系

10.3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

11实验结论

12建议

13本研究的局限性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任务驱动教学是当前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在我国的信息技术课和英语课教学中曾大力倡导。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变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并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本课题采用教育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本实验以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人教版)必修模块二《遗传与进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作为学习内容,实验班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照班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生物学兴趣方面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10.0软件对学生前后测学习成绩及调查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学习成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特别是经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中等生、学困生的后测成绩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结果表明,任务驱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它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养成创造思维;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