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心理档案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管理
【6h】

大学生心理档案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管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关于心理档案概念的研究

1.1.2 关于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1.1.3 关于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测量工具

1.1.4 关于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

1.1.5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建立与管理的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综述法

2.1.2 调查法

2.1.3 心理测验法

2.2 研究工具及对象

2.2.1 研究工具

2.2.2 研究对象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3.1.1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

3.1.2 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

3.1.3 动态心理资料的收集方式

3.2 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量表使用调查分析

3.3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UPI结合使用的分析

3.3.1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结果分析

3.3.2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结果分析

3.3.3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UPI结合使用的相关分析

3.4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

3.4.1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分类

3.4.2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权限分配

3.4.3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分析整合

3.4.4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的“人-机”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

3.5 建立心理档案的操作过程

3.5.1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六个阶段

3.5.2 天津大学建立心理档案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3.6 研究的不足之处

3.6.1 班级心理委员提交心理档案方面

3.6.2 专业教师收集的动态心理测验结果方面

3.6.3 收集的动态心理健康信息的整合方面

3.7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指标,对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心理档案是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其建立的程序包括确定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指标、测试量表的选择、档案的管理、操作步骤和方法。
   本研究的结论为: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指标包括两部分,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人际关系情况、职业兴趣、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心理测验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统计及预警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心理委员、辅导员、专业教师及其他人员来实现的。
   我们通过对全国67所高校建立心理档案量表选择情况进行调查,准确把握了全国高校建立心理档案实际选用心理测试量表的总体情况,由此提出了UPI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结合使用的组合方式,以此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建档的主体内容指标体系,同时对以上两种量表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分析。
   在档案管理中,我们明确了大学生心理档案内容指标的信息分类、权限分配、分析整合,并形成了“人——机”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
   本论文经综合分析提出了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六个阶段,它们是准备阶段、施测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主动干预阶段、反馈阶段、建档归档阶段。同时还提出了天津大学建立心理档案的可操作性步骤和与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