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原作中陌生化手法在英译本中的再现
【6h】

《玉米》原作中陌生化手法在英译本中的再现

代理获取

摘要

文学翻译的对象是文学,而文学的本质特征是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作家精心运用的陌生化手法中。陌生化手法对文学作品的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译者而言,充分识别并再现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作的成败。《玉米》系列小说是当代作家毕飞宇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文革时期三姐妹的故事。小说选题别出心裁,语言优美,写作技巧独特,拥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是一部高度陌生化的作品。2010年,《玉米》由葛浩文及其夫人林丽君译成英文,一经推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以《玉米》及其英译本为个案,从语音、词汇、句子和篇章等四个层面探讨原作陌生化手法在译本中的再现情况,旨在为陌生化手法在译文中的再现以及作品文学性的翻译提供一定启发。语音层面上,《玉米》中的陌生化手法主要体现在摹声词和叠词的大量运用;词汇层面上,陌生化手法体现在方言、移就、矛盾修辞以及文字游戏的使用;句子层面上,陌生化手法具体表现在谚语、超常标点句以及拟人、明喻、暗喻和排比在句子层面的使用;篇章层面,陌生化手法突出表现在仿拟政治话语和“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上。本文对译者在翻译各个层面的陌生化手法时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考察,评析陌生化手法在译文中的再现效果。葛浩文和林丽君在处理原文的陌生化手法时,大多采取了模仿、替换等翻译策略,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陌生化手法。同时,也采取了其他较为灵活的翻译策略,比如文内加注来解释原文的陌生化手法或者直接删除原文的陌生化手法。总的来说,《玉米》英译本较好地再现了原文陌生化手法所产生的效果,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译本的文学性。
  接着本文结合《玉米》的英译实践,对文学作品中陌生化手法成功再现的决定因素与面临的挑战作出进一步思考,并总结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指出,译者因素是陌生化手法再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译者需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充分识别原作的陌生化手法;不断提高翻译水平,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再现原作的文学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