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本式”高中历史教科学设计初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为例
【6h】

“生本式”高中历史教科学设计初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探究“生本式”历史教科书的设计

1.3.2 提供编写建议和使用建议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1 比较对象的新颖性

1.4.2 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比较法

1.5.3 访谈法和问卷法

1.6 本文的研究框架

2 “生本式”历史教科书的设计理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科书

2.1.2 “生本式”历史教科书

2.1.3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2.2 “生本式”历史教科书的设计理念

2.2.1 生活性

2.2.2 适应性

2.2.3 探究性

2.2.4 可读性

2.3 “生本式”历史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

2.3.1 人本主义

2.3.4 建构主义

2.3.5 发展心理学

3 “生本式”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设计现状

3.1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正文系统的比较

3.1.1 课文语言表述比较

3.1.2 正文内容编排比较

3.2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正文辅助系统的比较

3.2.1 导学系统的比较

3.2.2 图料系统的比较

3.2.3 巩固系统的比较

3.3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逻辑结构研究

3.3.1 宏观上编排结构的对比

3.3.2 微观上知识叙述的逻辑

3.4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设计现状总结

3.5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调查

3.5.1 教师的使用调查

3.5.2 学生的使用调查

3.6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调查总结

3.6.1 教科书编写体例方面

3.6.2 教科书语言叙述方面

3.6.3 师生对“生本式”历史教科书的改进建议

4 “生本式”历史教科书设计的对策

4.1 增强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可读性

4.1.1 降低历史知识的难度

4.1.2 注重历史细节的描写

4.1.3 用史料丰富正文辅助系统的内容

4.2 利用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学习

4.2.1 重视教科书中的探究设计

4.2.2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4.2.3 基于问题解决视角来呈现历史学科内容

4.3 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4.3.1 注重史观的培养

4.3.2 史论结合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4 教科书逻辑结构问题的解决之道

4.4.1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4.4.2 历史知识内容的选择

5 “生本式”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建议

5.1 教师如何使用“生本式”历史教科书

5.1.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使用教科书

5.1.2 用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1.3 利用教科书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5.2 学生如何使用“生本式”历史教科书

5.2.1 学生要树立主体意识

5.2.2 自主转变学习方式

结论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之一便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由此引发了一场“生本”教育的研究热潮。“生本”教育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旨在从教材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下“生本式”历史教科书的设计。
   本文以四川地区选用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必修(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访谈法和问卷法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生本式”历史教科书所应具有的理念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通过比较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四个不同版次教科书的发展演进状况,以及对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实地调查,指出“生本式”历史教科书设计的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根据第二部分研究所呈现出的现状,提出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生本式”设计对策;最后对高中教师和学生如何使用“生本式”历史教科书提出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比较对象的新颖性和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对于人民版不同版次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之间的比较,目前鲜有学者做过;四川省使用该套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不到三年,师生对其使用还处于适应阶段,故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出“生本式”历史教科书设计的对策,以求能给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者以适当的参考,并对“生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怎样使用“生本式”历史教科书这一工具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