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以网络民族主义为例
【6h】

网络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以网络民族主义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阐述与研究框架

2.1 第三人效果的理论起源

2.2 第三人效果的研究对象

2.3 第一人效果和第二人效果

2.4 第三人效果的心理机制

2.5 第三人感知和后续行为

2.6 影响第三人效果的中介变量

2.7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问卷说明

3.3 统计分析方法

3.4 问卷发放回收

3.5 描述性统计

第四章 研究发现

4.1 对不同组受访者第三人感知的检验

4.2 对网络的第三人感知的预测变量

4.3 对消息的第三人感知的预测变量

4.4 转发消息的预测变量

4.5 抵制日货的预测变量

4.6 拒绝去日本旅游的预测变量

4.7 支持限制消息传播的预测变量

4.8 自我尊重和自我效能/显性民族主义和隐性民族主义的对比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

5.1 对研究假设的回答

5.2 对研究发现的总结与讨论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致谢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本论文中的概念、术语与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第三人效果”描述的是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认知偏差,即人们往往认为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媒体的负面影响。这一假说自1983年以来已经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人们采取某种实际行动来回应——这就是第三人效果在行为层面上的表现。本研究将运用这一假说来研究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传播,并且探讨第三人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第三人感知和后续行为之间的关系。
   2010年9月的“中日撞船事件”是近年来中国和日本在领土主权争端上一次典型的外交冲突。事件发生后,网民们自发地通过网络媒体或组织或参与到一场以“钓鱼岛,妈妈爱你”为主题的网络民族主义运动中。通过网络所传播的活动信息发挥了组织活动和形成公共舆论的重要作用,因此去研究它的传播效果很有必要。
   研究者通过在线调查问卷成功访问了404个中国在校大学生,所收集的数据主要用于测试他们的第三人感知和后续行为。除了以往研究中常见的支持媒体审查制,研究者还将转发消息、抵制日货和拒绝去日本旅游观光同样作为“设想中的影响造成的影响”列入本研究中。
   研究发现,第三人效果是普遍存在的。无论之前是否曾经接收过消息,无论对消息的评价如何,受众都会表现一种低估自己而高估别人所受媒体负面影响的倾向。即使是认为消息符合社会期望的受访者亦认为他人比自己更容易被消息所说服。并且,在控制了对网络的第三人感知这一因素后,受众对消息的第三人感知依然是显著的。
   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网龄和对消息的第三人感知与受众对消息的第三人感知呈正相关。对消息的主观了解程度、政治兴趣、自尊和对网络的第三人感知是对消息的第三人感知的正向预测变量,而人际传播和民族主义倾向则是负向预测变量。但是,由信息的社会期望值和内容可信度并不能预测受众对消息产生的第三人效果。
   而在第三人后续行为方面,受教育程度、使用网络的动机、主观了解程度、接触消息的频率、自尊和对消息的第三人感知与网民转发消息的行为呈负相关关系:网络可信度、人际传播、信息显著性、内容可信度、社会期望值和设想中他人转发消息的行为则与受众自身转发消息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网龄、使用网络的动机、消息内容的可信度、社会期望值、民族主义倾向、对消息的第三人感知和设想中他人相应的行为意向这六个自变量不仅可以预测受众抵制日货意向,同样也可以预测他们拒绝旅游的意向。在受教育程度和拒绝旅游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还有,网络可信度和人际传播也是抵制日货的正向预测变量,而接触消息的频率和自尊则是负向的预测变量。
   作为第三人后续行为之一的支持媒体审查制可以通过消息内容可信度、社会期望值和自尊来预测。它们都是负向的自变量。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所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由受众对消息的第三人感知并不能预测他们对网络媒体审查制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中自我效能比自我尊重更具预测力。研究者比较了这一发现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的不同,认为自我效能更能解释和预测受众的第三人后续行为。此外,研究还发现,人际传播对于第三人效果有显著预测力。研究者建议将理性行为理论用于解释第三人后续行为,认为应当结合媒体效果范畴的其它理论,如“沉默的螺旋”,来理解第三人效果,并且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