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以S师范大学为例
【6h】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以S师范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1.1.1 信息时代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变革

1.1.2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提高

1.1.3 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的一体化

1.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1.2.1 核心概念

1.2.2 理论基础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公民的信息素养

2.1.1 公民的信息素养及其构成

2.1.2 公民信息素养教育

2.2 教师的信息素养

2.2.1 教师教育课程相关标准的比较

2.2.2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2.2.3 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研究

2.3 师范生的信息素养

2.3.1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及特性

2.3.2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标准

2.3.3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

2.4 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课程

2.4.1 课程目标分析

2.4.2 课程内容分析

2.4.3 课程实施过程与组织分析

第3章 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现状

3.1.1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对未来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3.1.2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建设的不足与缺失

3.1.3 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的差距分析

3.2 师范生信息素养认知调查研究

3.2.1 样本来源与数据收集

3.2.2 师范生信息素养问卷编制

3.2.3 调查结果

3.2.4 分析与讨论

3.3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现状分析

3.3.1 当前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大纲

3.3.2 信息素养课程质性评价数据收集

3.3.3 信息素养课程质性评价分析

第4章 师范生课程体系的建构框架

4.1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目标体系建构

4.1.1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4.1.2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目标确定的原则

4.1.3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4.1.4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目标体系

4.2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模块构建

4.2.1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4.2.2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4.2.3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实效性分析

4.3 师范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4.3.1 师范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3.2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4.4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

4.4.1 确立高校中小学联动的开发机制

4.4.2 指导与加强信息素养课程开发的过程管控

4.4.3 提升信息素养课程开发的质量保障能力

第5章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实验——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5.1 小学教育专业信息素养课程内容开发

5.1.1 教师信息素养基础课程单元

5.1.2 教育技术课程单元

5.1.3 信息化学科教学课程单元

5.1.4 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训课程单元

5.2 小教信息素养课程组织与教学技术

5.2.1 小教学生学情与特点分析

5.2.2 小教信息素养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

5.2.3 小学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方法

5.3 小教信息素养课程实施的优化

5.3.1 校本实训基地及类型

5.3.2 课程教学与技术整合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实施的策略与建议

6.2.1 转变教育观念

6.2.2 优化培养途径

6.2.3 完善课程体系

6.3 研究展望

6.3.1 未来展望

6.3.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13年TALIS(教师教学国际调查)调研数据显示,上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各项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均高于国际平均值的,而在促进学生使用信息互联网技术完成学习项目或作业这一方面却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样的,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中也发现上海学生在数学成绩、阅读成绩、以及科学成绩三个科目中均排名第一,但在计算机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却只能屈居第六。显而易见,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高低与教师对他们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而教师要培养学生首先需要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亟待提高。
  2015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首次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教育法》。2016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到师范生培养和教师、校长的考核评价体系。”国家从立法层面和政策层面双管齐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努力补齐短板。
  无论是新教师培训还是师范生职前培养,都迫切需要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培养未来卓越教师信息素养的系统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在职前培养阶段提高未来教师在未来教学岗位上的信息化教学与科研能力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笔者先通过对基础教育在职教师及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基本梳理了当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建立起了以教师信息素养为母体的师范生信息素养教学的应然目标;同时以S师范大学为例,基于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师范生现有信息素养课程大纲的研究,对在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发展不均衡,总体水平较差,相较于初入学新生,三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与卓越教师所需信息素养要求(师范生信息素养教学的应然目标)更是相去甚远。接着,笔者又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和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目标等。对师范生目前的信息素养课程进行了质性评价分析。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目前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的有效性存在疑问。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滞后于技术发展(观念与技术滞后性);二是课程设置与学科间互不关联(课程及其内容的零散性);三是教师改革自身教学意愿不强(教学经验性)。
  基于文献研究和现状调研,本研究开始对现有的相关课程(包括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技术课程、学科教学论、教学实践课程等)进行重构,设计开发出了一套系统的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实训实践贯穿教学始终,并大大增加了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同时,浸入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师范生在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实践、研讨、反思能力均能实现螺旋式上升,让师范生具备在未来课堂教学中自由地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培养出的每一位师范生(未来教师)具备大数据时代“未来课堂”教学能力。
  同时构建了“师范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指标”对师范生学习情况进行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评价指标”。依托以上两个评价指标,笔者建立了对本文所建构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评价体系。研究进一步提出了课程开发与实施阶段的相关保障措施,并分别从课程内容保障、课程选课保障、课程实施保障和课程环境保障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在环境保障中创新的提出《“成功课堂”(School University Cloudy Classroom即S.U.C.C.)行动计划》,这一未来课堂教学的合理推断,设计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型,融入并支撑起了课程实施的每一个阶段。
  本研究从课程实施的可行性与可信性的角度出发,选取了S师范大学中能够代表一个学段未来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进行课程实验研究,对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开发,并且依托于“成功课堂”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支撑。在2016年11月实施了“成功课堂”第一阶段实验性授课教学案例,基本达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或得了参与教师和评价专家的一致好评。在该课程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对信息素养课程以及“成功课堂”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细化研究在“成功课堂”中开展的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并期待“成功课堂”伴随未来的卓越教师走向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引领未来的成功教育。
  本研究认为,伴随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高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课程已到了需要刻不容缓进行改革的境地。依托于“成功课堂”进行实施的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改革的案例,是结合上海本地基础教育发展情况与上海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理念和S师范大学的学校自身特色的成功实践案例。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后备力量,重新构建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水平,将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