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模糊现象在汉英文学翻译中的处理初探——接受理论视角
【6h】

模糊现象在汉英文学翻译中的处理初探——接受理论视角

代理获取

摘要

接受理论以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为研究主体,探索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将接受理论用于翻译研究,但是很少有人从大量语料分析,将接受理论和翻译研究联系起来的可谓少之又少。 本文将从接受理论出发,取英汉两种语言的模糊对比视角,分别对文学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加以评述。同时,集中评述了学术界对自然语言中模糊的不同认识,如含糊、歧义等,限定了本文将要讨论的模糊现象,具体表现为语义模糊、句法模糊、意象模糊、语用模糊。接着,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模糊的各个层面上的表达各有异同点。 从接受理论的视角看,翻译是一个译者、原文作者、译文读者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有其能动性。原文文学模糊的四个层面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空缺”、“空白”等。身负原文读者和译文作者的双重身份,译者在处理文学模糊时,应该谨慎对待,尽量保留模糊,使模糊语言仍然成为吸引读者,提高读者期待视野的工具。 在翻译技巧方面,本文讨论了汉英翻译过程中模糊语言的不同处理:从模糊到精确;从模糊到模糊;从精确到模糊。最后,在语义模糊,句法模糊,语用模糊等层面上集中讨论了模糊在汉英翻译中有时可以保真。 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学作品种模糊现象的汉英翻译研究,借助接受理论,从译者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处理模糊现象,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希望接受理论的视角可以为模糊语言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