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言接触引起的变化与变异:以汉语“被”字句为例
【6h】

语言接触引起的变化与变异:以汉语“被”字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LIST OF TABLES

LIST OF FIGURES

ABBREVIATIONS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1.2 Research Objectives

1.3 Research Questions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1.5 Thesis Organization

Chapter Two Research Background

2.1 Introduction

2.2 Reviews on Bei Passives in Chinese

2.3 Studies on Contact-induced Language Change

2.4 The Variationist Paradigm

2.5 Summary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Introduction

3.2 Data Collection

3.3 Data Coding

3.4 Data Analysis

Chapter Four Findings

4.1 Introduction

4.2 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

4.3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Bei Passives

4.4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hinese Bei Passives

Chapter Five Discussion

5.1 Introduction

5.2 Europeanization of Bei Passives

5.3 Traditional Chinese Grammatical Constraints on Bei Passives

5.4 Tendency of Change in Bei Passiv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Introduction

6.2 Findings

6.3 Implications

6.4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参考文献

Appendices

AppendixⅠSamples of Coding Strings

Appendix II Examples of VRA Files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变异观和历史语言学的对比分析,旨在分析“被”字句的语义、句法、语用、语篇、语音,以及词汇特征,并讨论被字句的变化是不是英汉语言接触的结果。同时,本研究还讨论了语法借用在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可能性。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语料库中出现的所有608个被动式进行语言环境标注,包括语义韵、受事者人称特点、长短被动式、句子功能、施事者和受事者的信息状态、韵律特点、以及动词性质等。我们通过运用拉波夫范式的社会语言学定量研究中的变项规则分析法来分析“被”字句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语境因素对“被”字句选择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作为汉语中最重要的有标记的被动表达手段,“被”字句的使用频率较英汉语言接触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被字句的发展受到了英语语言的影响,还表现在语义韵分布、长短被字句分布、受事者的人称特点、施事者的信息特点等方面出现的有序的变异。这一结果证实了不同语言体系中的两种语言可以实现语法借用。
  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尽管否定语义韵不再构成影响“被”字句的使用的决定因素,在现代汉语中,传统表达否定意义的“被”字句仍旧远远多于表达肯定意义的被字句,这说明被字句的使用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汉语语法的束缚,这也是欧化语法最终得到汉语使用者认同的重要原因。
  研究结果还发现,在使用有标记的“被”字句使用频率上,翻译小说略高于汉语原创小说,然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个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说明,“被”字句在现代汉语中已发展成相当成熟和稳定的语法系统。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被”字句在今后的英汉语言接触中很难再出现更大的变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